税务十条力挺上海科创中心
日期:2016-01-25
国家税务总局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10项措施出炉。
1月21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上海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长过剑飞对早报记者表示,10项措施中最具含金量的,是试点内外贸税收征管“一体化”,“对现行体制政策突破最大的,就是这一条。这是在其他地区基础上的升级版,也是唯一在上海试点的,目前选取了10家企业进行试点。”
所谓内外贸税收征管“一体化”,指的是对符合条件的仓储物流、贸易加工企业,非保税货物进入特殊监管区运作的,可登记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可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
在此之前,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只有保税货物,非保税货物无法进入。在实行分类监管后,非保税货物可以进入特殊监管区。简单理解,这让外贸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也能开展内贸业务了。
“在特殊监管区里有能力、有资源的企业,希望在监管区内做好对外贸易的同时,开展对内贸易。按现行的税收征管体系,这类企业是不予供应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次在上海试点,全面实施内外贸易的对接。”过剑飞介绍。
“内外贸税收征管一体化政策降低了仓储、进出口等物流成本。同时将库存集中统一储存与管理,有效利用了仓库资源。”上海盟天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裁潘建华说。
此外,国家税务总局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措施还包括:减免税政策“清单制”、增值税申报“月转季”、出口退税无纸化、电子发票应用范围“广覆盖”等。
减免税政策“清单制”:企业自主申报后直接享受
所谓减免税政策“清单制”,指的是建立“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优惠税率”、“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或一次性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自享清单。
据介绍,自享清单内事项免审批、免备案、免报送资料。符合政策享受条件的纳税人,可在自主申报后直接享受。过剑飞表示,此举加大了科创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
据了解,在1月31前,将初步推出包括“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自享清单。
增值税申报“月转季”:去年节省9亿周转资金
所谓增值税申报“月转季”,指享受软件产品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的企业,凡纳税信用级别为A级的,可由原来的按月申报转为按季申报,并同步放宽单次发票领用量,允许一次领用3个月的增值税发票,进一步减轻科技创新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和经营成本。
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琳表示,公司平均每个月软件产品税额约1000万元,实行了“月转季”申报,可将每季度前两个月税款释放出来,提高资金运作效率,且每年交税、退税均缩减为4次,减轻工作量。
过剑飞称,初步统计,去年在上海自贸区试点时,这个政策大概为企业节省9亿元周转金,在税务部门滞留的资金时间压缩了近2/3,此次将政策扩围至张江自主示范区相关的软件行业,预计将为企业增加周转金5亿元。
出口退税无纸化:办理时间可缩至2天
出口退税无纸化政策,覆盖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上海自贸区纳税人,在进行出口退(免)税正式申报以及申请办理出口退(免)税相关证明时,可按出口退税申报无纸化办理。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财务部副部长熊承艳表示,以前企业需报送出口退税汇总申报表、明细申报表等多项纸质材料,以及出口报关单、出口发票等多种原始凭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采取无纸化申报后,大大减少纸质材料打印、归档、敲章等工作,也不用再专程去税务局窗口提交纸质材料,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工作量。
过剑飞表示,初步统计,目前能缩短约一半到2/3的时间,一些比较完备的一类企业申请,原则上申请受理完成只要2天,而原来平均周期为20天。
电子发票应用“广覆盖”:明确电子发票法律地位
电子发票的应用之前在上海自贸区就曾推进过,但只针对电商企业,此次则将应用范围扩展至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以及现代服务业。
1号店税务经理郑海英表示,增值税电子发票可以节省人工及储存成本,单就供应商直送业务而言,原来需要线下单独人工开票,改用电子发票后,平均每个月节省成本9万元。
过剑飞称,此次不仅扩大了应用范围,还明确电子发票是发票的一个种类,具有与纸质发票同等的法律地位,可以作为入账报销凭证。
除了上述措施,国税总局此番推出的税收支持措施还包括,外籍人才免税补贴“免报备”、非货币投资等个税“分期缴”,打好税收服务“国际牌”,网络办税服务“贴身行”,以及长江经济带实现服务“互联通”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