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得奇怪的税与不敢开门的店
日期:2013-12-17
家家庭作坊一年需要缴多少税,本来应该有明确的数额。可是在河北省河间市黎民居乡,这个数额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乡政府在让个体户补缴税款时,在原有税款上多加了5000元,当问为什么时,一名乡干部说:“税收任务重,加了5000元,你有意见吗?”个体户没有交这笔款,第二天就从税收1.2万元变成了6万元,而第三天这家小作坊就被封了。
税费应当缴到哪里?按规定,只能缴到税务部门或者每个月定期从银行转账,无论如何也不允许汇入私人账户。可是河间市米各庄镇给不少商户送来一张白条,上面写着秦俭的名字与开户银行卡号,并标注要在1 1月6日前向卡里汇款2万元,落款是米各庄镇综合治税办公室。据说,秦俭是该镇的财政所所长。
河间市一些乡镇征税中的奇怪现象,让人惊讶。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也时有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一些基层干部法治观点淡薄。以黎民居乡这名乡干部为例,他不向纳税户详细说明多征税的原因,当纳税户不赞成时,就用涨价、查封的办法逼迫对方就范,查封的理由倒好找得很:环评不合格,厂子不规范,得整顿。几天后,小作坊主向他求情,他又把税款减到了5000元。这名乡干部对百姓的蛮横、对法律的无视暴露无遗。
上级监督管理严重缺位。有些地方政府只管给基层压征税任务,至于基层干部怎么征,则放任不管。对完成征税任务好的干部褒奖有加,对他们的粗暴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袒护他们的违法行为。这样,某些基层干部怎么不会有恃无恐呢?
税收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征税是必须做的事,但应当依法进行,既防止偷税漏税,也不征“过头税”。一家企业该缴多少税是有章可循的,不能因为地方政府财政有困难,就向企业加征。
涸泽而渔只会使企业长不大或用脚投票。米各庄镇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批发市场,前店后厂的商家比比皆是。上午10点钟,按说正是商户们开门营业的好时间,可记者随便在街上走走,看到大量关门的商铺,在保温材料类产品销售区,开张营业的不足十分之一。商户们告诉记者,之所以不敢开门,就是因为该镇给商户发送的那张征税白条。当不少地方出 台减税、退税政策,扶持企业渡过难关、发展壮大时,这里还在违规收税,怎么能不让企业主心寒,失去发展的激情和动力呢?
可以伸缩的税额,又给某些征税人员图利的空间。他们可能公器私用,对抵触者肆意打压,对说情、给好处者减征,滋生腐败行为。
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而依法行政可以说是良好环境中最为重要的。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正成为人们的共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以依法行政为前提,违法行政必然会严重冲击市场秩序。河间市一些乡镇出现征税乱象,虽然眼前可以增加一些财政收入,却妨碍了经济的长远发展。对于这类违法行政的行为,应当及时纠正、严厉追责,在干部中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才能激发地方经济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