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威海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当好“钱管家” 日期:2011-08-25
近日,出租车司机徐师傅因违规变更车道,接到了一张罚单。几个小时后,徐师傅在蓝天宾馆的自助缴款机,刷卡缴纳了罚款。 “这笔罚款就是一笔非税收入,将直接进入威海市财政账户。”市财政局非税收入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说。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重要形式。“十一五”期间,我市趟出了一条“收之有据,统之有法,用之有度,管之有效”的非税收入管理新模式,全市非税收入实现480多亿元,5年增长了5倍多。 建章立制,推动非税收入规范化 管理是一道闸门,管理也是一个“聚宝盆”,市财政局非税处一班人谙熟此理。近年来,他们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探索非税收入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非税收入管理的核心,是破除部门利益,将税收部门之外其他部门的收费项目,纳入财税部门统一管理。要做到科学征管,必须建章立制,有章可依。”非税处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早在2000年,我市果断切断了执收单位直收直存的利益链条,全面推行非税收入“票款分离”制度。这一方式实现了“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不但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入库,同时为执收人员廉洁执法撑开了“保护伞”,从制度上有效保证了人和资金的安全。 2007年10月,我市非税收入管理工作迈出全面规范化的一步———《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意见》正式出台。这一意见明确了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管理方式、票据使用和监督检查等内容,使非税收入管理有章可循。 紧随其后,《关于规范市级非税收入集中和考核办法的通知》出炉。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市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从单一的收费扩展到收费、捐赠、租赁、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领域,管理项目由2005年的249个增加到去年的288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开创了全市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新局面。 加强征管,确保非税收入“颗粒归仓” 近日,威海市城建综合开发公司来到市非税管理处办理城市建设工程开工前的审批手续,短短半个小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散装水泥专项基金、供暖设施配套费等5项行政审批手续就全部办完。 “以前,这5项行政审批手续和涉及到的收费,分散在不同的执收部门,要跑好几天才能办好。现在跑一个地方,就可以把所有手续办完,真是太方便了!”该公司前来办事的工作人员高兴地说。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这是市非税管理处保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提高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的一大举措。近年来,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市非税收入管理处强化征管措施,创新征收方式,全力保障非税收入“颗粒归仓”。 实施目标征收,把110个收费单位分配到每个征管人员身上,并与个人年终考核挂钩。同时对执收单位实行目标管理,按照年初确定的收入目标,每月一调度,每月一考核;对于个别“钉子户”,联合监督监察室一起查账,限期上缴未缴收入。 推行以票控收,对财政票据实行“购前审批、限量领购、按月核销、票款同步”,特别是在票据核销环节,严格把关,对每本票据逐一登记,对每本票据收费额与收费单位上缴财政专户资金逐一核对,若发现坐收、坐支、截留、隐瞒非税收入现象,一律停发财政票据,直至整改见效为止。 加强稽查创收,建立完善非税收入稽查监管制度,加大对非税收入执收执罚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在此基础上,2008年,对市直100多个执收单位、400多个账户进行了检查和清理,有效防止了截留、挤占、挪用非税收入问题。 创新征管手段,推广应用POS刷卡、网上银行、自助缴款机等电子化缴款方式,做到收钱的不见钱,见钱的不管钱,确保应收尽收。以缴纳道路违章罚款为例,过去是交警开单,当事人到银行交款,再到交警窗口办理违章记录解锁手续。如今,我市在各交警大队、车管所和大型商场宾馆大厅安装了交通违章自助缴款机,当事人可随时缴纳罚款。 优化服务,全力为企业和社会“减负” 非税收入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化征管的同时,市非税收入管理处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全力服务大局,千方百计助推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市非税收入管理处第一时间召集企业、银行和专家,召开“减负让利促发展”座谈会,了解企业所需,听取专家建议。基于此,他们取消了企业部分收费项目,并及时将取消的收费项目向社会告知。 当时,一家房地产企业因资金紧张,无力实施回迁房建设,市非税收入管理处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告知企业,上级出台了多项减免政策,仅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就由原来的每平方米1800元,下降到每平方米400元。在减费政策的支持下,这家企业的回迁项目如期开工。 市非税管理处还与市纪委、物价、审计等部门成立联合检查小组,对企业逐一走访,了解企业落实减费情况。据统计,2008年到2009年,中央、省、市先后取消和减免缓收费263项,减轻企业负担1.2亿元。 非税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近年来,我市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的城市建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强大的非税收入支持。 曾经,我市学校教育设施建设和教职员工人员工资支出由财政负担,而教育收费则归学校自己支配。由此,一方面财政紧张,另一方面,教育收费闲置。为解决这一问题,市非税收入管理处通过调研,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债务管理的意见》,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教育收费资金定向使用,专项用于学校建设贷款还本付息。近4年来,共安排教育定向使用资金2.3亿元,提升了全市教育设施水平。 踏着改革创新的节拍,市非税收入管理处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了一条非税收入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道路,用责任和诚信书写出新的篇章。2007年,在省财政厅非税收入规范管理表彰总结会议上,我市作了典型发言,荣成市、文登市被评选为“全省非税收入规范管理示范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