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联”现代农业惠及周围农民
日期:2004-06-23
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的农民终于用上了新型大棚塑料薄膜了。记者近日在这个乡的几座现代化的蔬菜大棚看到,几个农民正将这里的塑膜买走。大棚的投资商、新疆新华联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伟对记者说:“这些只是我们没用完的膜,不少农民找我们,要求我们继续帮他们买”。
板房沟乡位于乌鲁木齐县南部,当地农民总盼着用一种保温和透光较好的蔬菜大棚膜。可是使用这种大棚膜需要配一台价值几千元的粘合机,对一家一户的农民来说不合算,因此“换膜”在这个乡一直没做成。如今新华联公司在这里投资兴建了无公害现代蔬菜科技示范区,建起两百多座大棚。大量用膜自然要配备多台粘合机,农民也“搭便车”用上了先进的大棚膜。
现代农业为农民带来的收益,最直接的当然还是农民增收和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华联”示范区落户板房沟后,仅去年就使当地农民人均增收30元。示范区所用的500亩地,是租赁农民,出租土地的农民不但每年亩均得到400元租金,而且“人随地走”,成了示范区的职工。
“新华联”现代蔬菜科技示范区为农民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示范区附近的农民早先也种了一些蔬菜大棚,但是技术和管理水平低,每年只能种辣椒、黄瓜、西红柿等“老三样”。而示范区的现代蔬菜大棚每年都新增十几个“新、奇、特”蔬菜品种,让农民大开眼界。板房沟乡农民最头痛的黄瓜双霉病,示范区竟然不打药,光靠调节棚内的温湿度就治住了。这些千奇百怪的技术,大棚里打工的农民谁都学了几招。他们等着示范区发挥“龙头”威力,打开这些的蔬菜的市场,他们也好一路跟进。
记者感言
挖掘龙头企业的外部效益
龙头企业不令给农民带来直接的收益,而且它们所做的不少事,虽然自己没有“破费”什么,但农民却会因此“沾光”。例如板房沟乡的农民为“新华联”现代蔬菜示范区打工,学到示范区先进的蔬菜品种和种植技术等,这就是龙头企业为农民带来的外部效益。
我们应该在发挥龙头企业为农民带来“增收”、“就业”等直接效益的同时,充分挖掘企业不费成本的外部效益,使农民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得到更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