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 日期:1999-07-15
【新税网北京07/15/99信息】 在当前全球经济遭受了亚洲、俄罗斯和
巴西金融危机的接连打击后普遍增长速度放慢的背景下,美国经济仍然在西方世
界保持一枝独秀。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形成的,其中高科技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确实起了很大作用。以知识的开发和传播为基础的信息化,有效地提高了美国企
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据统计,1990年以来美国劳动生产率以年均2.
5%的速度增长,是1970-1990年期间年平均增长率的两倍多。去年,
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中的1/3来自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产业,并创造
了国内37%的就业机会。在这场信息化革命中,美国的高科技行业之所以始终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由于美国政府在科研、教育和培训方面的大力投入。
美国政府一直奉行以教育为“立国之本”的指导思想。因而,美国教育的一
大特色就是政府把开发人才资源的基础教研工作全力承担下来,为企业界尤其是
高科技工业界提供无偿的人才资源,从而为美国经济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
转变中创造了有利条件。克林顿认为,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因此,
他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并大力推行学校教育--培训--再教育这
种教育培训一体化制度。1994年克林顿政府还通过了《美国2000年教育
目标法》,一方面加强基础教育,建立全国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审查和认定制
度,另一方面还积极普及大学前两年教育,力争向所有的人打开社区学院的大门,
保证每一个人都有条件进行终身学习。为此,克林顿政府制订了各种措施鼓励人
们上学深造,以延长人们受教育的时间。如减免大学生家庭的所得税,向低收入
家庭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及各种形式的学费援助等。据美国政府公布的数字,美国
1999年用于教育方面的开支总额为6350亿美元,而美国政府一年用于在
职教育和培训方面的费用就达600多亿美元。
为适应信息时代高科技行业对知识资本的大量需求,美国政府还加速发展信
息教育,并制订了到2000年让信息高速公路通向每个学院、每间教室、每一
个图书馆和每一个儿童的目标。这项计划不仅可以普及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还
有助于扩大终身教育和培训的内容。
随着2000年的日趋临近,美国政府进一步把对科学技术的投资作为联邦
政府的当务之急,大幅度增加科研经费,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作好充分的
准备。这在美国1999财政年度预算中就得以充分体现。在预算中,美国政府
拟议设立一项“21世纪研究基金”,使联邦政府在1999财政年度用于学术
性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资达到140多亿美元。同时大幅度增加了基础研究和应
用研究的经费,使这两方面的经费分别增加到170亿美元和164亿美元,增
长幅度分别达到了8%和5%。
除美国政府在教研、培训方面的鼎力支持外,美国企业的管理阶层也越来越
意识到,当前各行业、各公司间的激烈竞争就是知识与智慧的竞争,因此积极推
行企业内部的二次培训,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美国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都有
科技人员培训计划,每个员工每年都必须接受1至2次的培训教育。例如美国摩
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职工培训的开支超过10亿美元。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制订了
用3-4亿美元培训工作人员通过“6SIGMA”计划。这个质量培训计划带
来的累计净利润到2000年底估计将达到50亿美元。据美国官方的统计,目
前,美国大学全日制和业余学习学生总数中的44%是年龄在24岁以上的已有
工作经历的成年人。
在这场信息技术革命中出现的一个新趋势是,大的通讯公司和计算机公司率
先与大学联合起来建立教育通讯公司,以促进高等教育的计算机和信息化发展。
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微波通讯公司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合作开发了超高速因特
网,并建立了“校园微波通讯公司”服务项目,专门为大学提供高质量低收费的
通讯服务和计算机设备。到1997年底,全国有8400多家公司和32家电
视网共投资4亿美元为学校提供联网服务。因此,可以说,美国企业一方面得益
于美国政府花巨额资金支持的教育和人才开发,另一方面,企业在成功之后又将
巨额资金反投于教育事业,从而在政府、企业和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一种良性循
环。
此外,在美国的人才开发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资金来源即企业家的捐
献。出于各种考虑,企业家们往往将大量资金捐赠给大学或各种教育基金。如美
国著名的洛克菲勒一生将数亿美元的个人财产捐献给医学研究和教育基金等。当
代首富比尔·盖茨也是乐于捐资建立各种图书馆和学术基金会,并经常向教育事
业捐赠资金。就在最近盖茨夫妇向“威廉·盖茨基金会”捐资50亿美元。盖茨
前后还向“盖茨学习基金会”捐资13亿美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