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假酒失控 日期:1999-09-07
【新税网北京09/07/99信息】 俄罗斯政府对商品流通市场监控不力,
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不仅冲击了合法企业的生产,使国家财政税收减少,
更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众多假冒伪劣商品中最令人反感的是食品,
尤其是酒类。因为对于俄罗斯这个有着嗜酒传统的国家来说,假酒带来的将是一
场“灾难”。
俄罗斯商贸监测局的统计数字显示,每年在俄市场上售出的50亿瓶酒中,一
半以上是假酒。而经济部提供的报告更是触目惊心:假酒的实际数量是官方数字
的4倍!国家所受的损失可想而知:每年流失的增值税高达2000亿卢布,而生产
假酒的厂商却可获得3倍至6倍的盈利。
假酒不仅危害居民的健康,而且正在演变成一场人口悲剧———它流行之广,
已严重威胁了整个民族的遗传基因。据俄罗斯官方公布的数字,去年有2.2万人
因饮用假酒死亡,实际数字则远高于此。1993年至今,饮用假酒中毒身亡者达30
万人,另有几十万人失明或落下终身残疾。
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防止假酒对居民的身体损害,同时也为了增加国家财
政收入,1997年5月17日,俄政府通过了“某些商品必须标注防伪商标”的决议。
这项决议在俄罗斯引发了一场全国性讨论,争论的焦点是酒类商品是否要加
防伪商标。一些人认为,防伪商标上的信息方便了国家有关部门监督酒的生产和
销售,对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也有利;而另一些消费者却对此不以为然。
反对最强烈的是那些合法酒类生产厂家。他们认为加贴防伪商标会导致成本
提高和商品提价,一批固定的消费群体因此转而购买价低质次的非法酒,使企业
利润下降。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企业家们还举行大规模的抗议行动,要求政府取
消在酒瓶上贴防伪商标的决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