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美国会计师的税收故事(下) 日期:1999-08-19
【新税网北京08/19/99信息】 让我们再来看看史密斯先生一家这每月
2200多美元是怎么消费的。
头一笔,也是最大和最重要的一笔开销是还房债。30年债期,7%利率的
定期房屋贷款,像一座无形的大山,把史密斯先生压得透不过气来。他必须三十
年如一日地工作,不能被解雇,更不能生大病,才能把债务全部还清。
史密斯先生家在美国东北部麻省波士顿的郊区,他买房不逢时,80年代,
波士顿地区房价高居全美住房最贵十大城市之首,组约屈居第二,旧金山位居第
三。史密斯先生的买房价格是22.5万美元。
为了买房,他与其他美国家庭一样,不得不从银行贷款,在美国,买房有1
5年和30年的房地产贷款,银行根据借款人家庭收入,生活开销和借债历史决
定贷款最高限额。决定给谁贷款,对银行来说也不是一件小事,不敢掉以轻心。
因为贷出去的款能不能连本带利如数收回,不仅影响到银行能否赚钱,它还可直
接导致银行的破产倒闭。君不见,就在史密斯先生家购房不久的80年代未和9
0年代初,美国经济再次进入萧条。各公司都开始大批裁员减员、压缩开支。越
来越多的人加入失业大军,失业家庭因没有固定收入而无法每月偿还银行贷款。
银行通过法律程序把房产收归到银行名下,用房地产抵押借款人所欠债务。如果
一个银行不成功的房地产贷款占银行资产比例很大,虽有一大堆房地产,但因为
卖不出去无法收回现款。没有足够的现款,银行就无法进行资金正常周转,也就
失去了银行的功能,无法支付正常开支和偿还银行自己的债务,就只能宣布自己
破产,就像个人在股票市场上买股票一样,投资落空,轻则蒙受经济损失,重则
“家破人亡”。
史密斯先生买房时,正赶上美国经济繁荣未尽、萧条未始阶段,各银行那时
都打破脑袋争先恐后地吸引买房家庭。从银行借到钱也不象在萧条期那么难,史
密斯夫妇家里那时还没有小孩的负担,可以说轻轻松松就借到了贷款。
自从3年前有了孩子,妻子辞去工作照料孩子,虽然史密斯先生自己的工资
不断增加,但毕竟不如二人同时工作收入多。史密斯先生为了买房,从银行借了
$225000,每月要还给银行$496.25。这每月$496.25可进
一步分为还本金和付贷款的利息。还债初期,付的主要是利息,本金所占比例逐
年增加,利息所占比例逐年减少,史密斯先生第1个月的还债本金只占$184.
44,利息占$312.50。第二年底(第24个月),本金增加到$210.
84 ,利息减少到$1286.10。三十年最后的一笔还债(第360个月)
所交钱的主要部分是还本金,付利息只占很少一点。
除本利之外,房地产因是银行贷款,银行还要求每月收到300多元的地方
政府房地产税,银行再把收到的房地产税直接寄给地方政府。史密斯先生220
0多美元的工资净收入,除去为住房所花的开销,每月就只剩下300多美元了。
史密斯先生家每个月伙食费要200多美元上下,这包括每星期买牛肉、猪
肉5至7美元,鸡肉3至4美元,鱼类、鸡蛋2至3美元,奶制品3至4美元,
蔬菜水果6至8美元,早餐麦片制品4至7美元,再加上杂七杂八的食品,他一
家每星期至少要花50美元左右。如果不是史密斯老婆持家有方,每周要花十几
个小时从报纸和杂志上裁剪减价票证并对它们分类,他们家每月食品开销还得更
多。此外,史密斯先生每天上班时总是从家里把准备好的午饭带到班上,这样,
可避免每天在外化3至5美元的午餐费,一个月下来也能省出60~70美元。
没有孩子时,之密斯夫妇还经常外出在饭馆吃午饭、晚饭。午餐以快餐为主,
一般也就是4一5美元左右。晚餐相对要贵点,一顿像样的晚饭,俩人怎么也要
花20美元左右,再加上吃饭馆还要付服务员10一15%的小费,全部费用二
三十美元一顿是很正常的。现在有了两个小孩,不仅精力上总感不足,他们也不
能带着小孩去太正式的餐馆。美国各州还都有自己的法律,规定家长不能把小孩
留在家里无人照管,必须有9~10岁以上的小孩或成人照顾,家长方可离家外
出。如果史密斯夫妇自己外出,还要每小时花2、3美元,请邻居家年龄稍大的
小孩来照顾自己的两个孩子,经济上也不允许史密斯夫妇这么做了。
史密斯一家每月手头的净收入除去吃住,只剩下干巴巴的100多美元。史
密斯先生在学生时代衣着随便,用不着在穿着上花太多钱。工作后就不同了。美
国白领阶层的工作人员虽然不用天天换西装,但衬衣和领带天天要换,这已是不
成文的规矩。好在史密斯夫妇人已到中年,该买的都买了,不象年轻时那么需要
打扮。他们现在很少再给自已买什么新衣服。即使要买,史密斯夫妇也要精打细
算,不能大手大脚地花钱。外面市场上,名牌牛仔裤要30多美元一条,一双中
国造的一般球鞋要价20多美元,韩国造的名牌球鞋则要80~90美元一双,
一套西装,质量差一点的也要100多美元,一双皮鞋百十来元。史密斯先生每
月工资剩下的100多元只够给小孩买点衣服和玩具。
读者可能要问史密斯先生上班开车难道不花钱吗?他们夫妇难道不像其他美
国人一样每年出去游山玩水吗?这些花销是从哪里开出来的呢?
的确,美国每个家庭都需要至少一辆小汽车。在美国,没车不仅工作不方便,
生活、买菜也不方便。
史密斯夫妇在美国属于中产阶级。没孩子前,两人都有工作。有两辆小汽车。
面对家庭的经济桔据,史密斯夫妇不得不决定只保留一部小汽车。按美国人开用
几年就换新车的标准,他们留下的那部车子已经很老。开旧车费油。旧车的修理
费也高。就拿每三个月一次(即每4800公里一次)的车辆保养来说,每次要
花十几美元。更头痛的是,法律规定每部车子都必须有行车保险。保险费根据保
险公司对车祸可能性的估计:大城市出车祸的可能性大,行车保险费就高;男人
开车出车祸可能性比妇女大,男子的保险费也高。
史密斯先生家住波士顿附近,行车保险费很高,也没有空子可钻。但史密斯
太太的行车保险费比史密斯先生的低,所以,史密斯先生家留下的汽车是注册在
他太大名下的那辆。尽管如此,史密斯先生每年也要交1000多美元的行车保
险。
天无绝人之路,史密期先生除了在公司干会计工作,他还通过父母的朋友、
朋友的朋友、熟人的朋友,建立起了一个小小的顾客网。每年一到报税期,还有
不少人请他帮助填写联邦和州税税表。每年下来也有几千美元的额外收入。此外,
上年的加班费史密斯先生也是以现款的形式从公司取回。这些每年几千美元的额
外收入保证了史密斯先生一家收入略大于支出。
仔细想来,史密斯先生在报税期不仅要为公司卖命,还得拼死拼活地给自己
的顾客工作。工作量之大,并非每个美国人都愿意承受,史密斯先生在报税期上
班早出晚归,周未和深夜还要为公司和自己工作。他与妻子只能早、晚饭时暂短
地碰碰面,有时整天也见不到孩子一面,所以,每年报税期一过,史密斯先生都
像生过一场大病一样,慢慢才能恢复过来。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知道会计师的
苦衷。对史密斯先生来说,他的工资和额外收入都是血汗钱,这么说一点也不过
分。
每年11月份的感恩节和12月份的圣诞节,史密斯夫妇都按美国百姓惯例
去双方父母家拜访。除此之外,两口子已经很久没有去任何地方游玩了。史密斯
先生曾私下算过,下次能真正地与妻子出去游山玩水大概要等孩子们十八岁离家
后才有可能。读者若不信,请仔细观察一下您所能看到的美国游客,游容中,大
多数是史密斯先生父辈般年纪的老人和像他还上大学的小弟弟、妹妹之类的年轻
人,绝对没人能看见象史密斯先生与他的老婆和二个三岁以下的小男孩这般年纪
的在游山玩水。
我们从史密斯先生家每月的流水账中不难看出:他家并不像听上去那么富裕。
他固定年薪46000美元,加上加班费和额外收入,每年收入可达50000
多美元。可是无情的税收和像无底洞一样的房地产债务占据了他家收入的大部分。
从工作性质和收入水平来看,史密斯一家属于白领中产阶级,但从他的工作
强度和生活拮据的情况来看,把他算作真正的劳动人民也顺理成章。除极少数富
人外,美国绝大部分劳动职工过着与史密斯先生一家或多或少相类似的生活。每
个家庭根据自己的收入和家庭成员多少从银行借款买房,然后,再根据收支差决
定家庭温饱和交通消费层次。
据统计,美国中等家庭平均年收入(按1989年美元核算),1960年
为$5620,1970年为$8734,1980年为$17710,198
7年为$25986,但买房地产的费用增加得更快。1987年比1970年
买房费用平均增加了330%还多!有些个别地区的购房费增长速度还要超过此
值。
话又说回来了,史密斯先生一家的经济紧张,完全是因为他家买好房子造成
的,史密斯先生如果买一所便宜一点的房子,比如说不买$225000而买$
125000的房子,按7%的年利率,每月连本带利只要831.63美元即
可。经济上就不会如此拮据。史密斯先生不愧为一个好的会计师,他如此省吃俭
用地去买房子自有他的道理,他把买房子当作他一生最大的一笔投资,只要投资
投得好,投入得越多到头来得到的收获也越大。只要他家居住的地区社会和交通
环境不发生什么大的变化,等孩子们长大成家后,史密斯夫妇老两口可把房子卖
掉再买一个小一点的房子,或者干脆租公寓。他们的房子如果卖得顺手,至少能
比买价多出几万美元。如果老天帮忙,运气好的话,能赚个几十万美元也说不定。
时间如飞,在最忙的报税期,史密斯先生常常有这种感受,转眼已到午饭时间。
史密斯先生把办公室的门一关,从提包中取出老婆在家为他准备好的午饭:一个
三明治、一小根腌瓜、一小把脆土豆片和三四块家里做的小甜点心。他给自己倒
了一杯凉水,不紧不慢地吃了起来。 (h9908055031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