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税务境外投资者办税“舒适感”提升 日期:2018-09-19
“你好,这里是12366纳税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电话里熟悉的乡音,让来自越南的阮文功先生悬着的心顿时放下了。作为广西某企业持股股东,因不确定股息分配收入在中国是否该纳税、该怎么纳税,阮文功近日拨通了12366纳税服务电话,没想到双语专线话务员用流利的越南语为他进行了详尽的解答。 处于中国-东盟区域性贸易通道上的广西,正日渐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交流合作的集散地。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贯彻落实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广西税务机构改革以后,如何更好从税收层面服务“走出去”企业,成为当前税务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开通双语服务 为“走出去”企业“解税事” “听说12366‘走出去’专席新设越南语专线了,我们迫不及待地咨询了境外所得抵免税额计算问题,回答确实令人满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会计曾玉峰说,公司驻越南办事处会计时常向总部咨询税收问题,苦于语言不通交流有碍,最怕接到“越南来电”,现在有了双语专线,着实方便了许多。 近年来,为做好对接东盟、服务东盟大文章,广西12366纳税服务热线搭建“走出去”专席,并在今年6月设立越南语专线服务,为“走出去”企业也为“引进来”的越南投资者提供专业的全方位税收政策解答。双语服务热线是广西纳税服务的一块“金招牌”,更是机构改革后的广西新税务为东盟献上的“见面礼”。 “广西离越南很近,既有地理位置优势,也有政策的扶持,不少企业选择到越南投资。”南宁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地税合并之后,我们一直在努力更新服务手段,更好地服务涉外纳税人。” 据悉,为做好双语服务专线,12366在全区选拔外语人才,组织人员重点学习《中国居民赴越南投资税收指南》和《中国居民赴泰国投资税收指南》等涉外知识,参加12366“一键咨询”业务培训,要求掌握包含个人所得税等业务知识,为纳税人在中国投资所有可能涉及的所有问题提供优化的一站式咨询。 自治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2366越南语专线服务开通以来,接到很多与越南有经贸往来的企业咨询电话,纳税人普遍对咨询服务表示满意。“社会反响良好,这主要得益于机构改革后,我们及时组织全体话务员进行了原国、地税互补性业务培训,从企业所得税到个人所得税、从增值税到契税,一个不落全覆盖,不留业务死角。”该负责人说。 税收环境优化 外资企业为改革“月考”评优 今年8月,是国地税机构合并后的首个纳税申报期,究竟首个“月考”成绩如何?改革又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带来哪些政策红利?记者近日走访了在桂投资外商,倾听他们如何为新机构评级打分。 算起近年来在广西投资的税收减免账,斯道拉恩索集团驻广西财务总监Nowicki Piotr忍不住为北海市税务局的服务竖起大拇指。他告诉记者,集团经营人工林的相关企业自投产以来,共计减免增值税超5000万元,后续税务部门仍在积极辅导企业在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面合法合规取得税收优惠资格,初步测算,预计在地方税部分还能享受到4000万元以上的优惠。 实实在在的减税大礼包,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也让企业在广西投资吃了“定心丸”。今年上半年斯道拉恩索集团销售收入达12.47亿元,收获超预期,进一步增强了该集团在华投资的信心,遂新增投产年产8万吨聚乙烯淋膜生产线等投资项目。 随着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的“物理反应”催生便民办税的“化学反应”,细化辅导、深化落实,让企业尽享机构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政策红利,纳税人办税“舒适感”不断提升。 Nowicki Piotr告诉记者,作为广西招商引资的重点外资项目,政府部门的调研频率较高,但税务部门另辟蹊径,以微信、QQ群等网络工具为企业第一时间推送管理服务事项,到访的次数虽少了,但彼此的距离更近了。 “新机构成立以来,我们税务部门坚持‘一事不二罚,一企不两进’,通过征管重新整合和互联网+税务的模式,将管理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北海市税务局负责人表示。 广西国地税机构合并后,新机构整合力量、重塑管理,统一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明确涉税处罚“一把尺子”,税收执法管理更显公平公正。同时,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探索试行税收审慎包容监管方式,解决投资人、企业家、创业者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税法遵从“不安心、不放心、不踏实”等问题,为新动能创造成长空间。 破解税收难题 推动共建共享“一带一路” “资金流动时间就是企业运转的生命力,税务部门高效的服务为我们拓展东南亚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许开超道,“2016年起,国税部门将我们公司纳入一类出口企业管理,出口退税的审批时限由原来2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今年税务机构合并后,所有业务都能‘一窗通办’‘一套材料’搞定,而且还能‘全程网上办’,退税到账更快了,这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现金压力。” 打通办税各环节“肠梗阻”,畅通税收服务“高速路”,为“走出去”企业筑路搭桥排忧解难,是机构改革后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新服务、新承诺。 近年来,广西“走出去”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正不断增强,从原来单纯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到投资、合资、跨国并购、对外承包工程、组成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投资领域也拓展到金融、港口运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越来越多的“走出去”企业遭遇税收难题。 基于此,广西税务部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发力,完善与企业沟通机制,加强企业涉税风险提醒,除开设12366热线“走出去”专席,还采集更新中国居民赴东盟投资税收指南,创新开发微信小程序“一带一路税制通”,将涉及70多个境外国家(地区)的税收指南有序融合,纳税人只需动动手指就可搜索学习涉外税收信息。 跨境投资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对投资国环境不熟悉而产生各类风险。为此,广西税务局编印和发布了《“走出去”企业税收指南》,梳理了与“走出去”企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以及10个广西投资较多国家(地区)的税收制度,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税收政策指引和法律援助。 此外,新税务机构成立后,纳税人使用统一的征管系统及模块办税,实现“一厅通办”“一站办”等办税新模式,提出“容缺受理制度”“5个办”便民办税清单,开展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等,进一步优化提升了税收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我们考虑的主要因素。”马石油润滑油公司的总裁及集团常务董事Amir Hamzah Azizan先生说,近年来,广西税务部门不断升级的服务水平让我感觉到合作投资更有保障,我对中国投资市场充满信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