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启动翡翠保税“第一刀” 日期:2011-12-28
12月22日,云南紫云青鸟国际珠宝加工贸易基地翡翠保税加工第一刀正式启动。这是“云南翡翠加工贸易示范基地”建设迈出的实质性一步,由此,云南玉石毛料在昆明出口加工区可完成“保税”功能下的批量加工,为“玉回云南”再添砝码。 众所周知,玉石原料交易具有一刀的博彩性,原料的价值在未进入最后制作过程时都难以100%确定。在非保税状态下,原料“切垮”时,商人不仅要损失原料的价款,还要承担进口时所缴纳的税费。而在保税区内,商人可以根据最后的真实价值进行分类报关和处理,大大降低了原料交易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在“保税”状态下,翡翠原料通过口岸入境时,只需办理转关手续,无需缴纳进口税便可运输至园区内。出口加工区围网内如同“境内关外”,原料可在此进行保税仓储、保税加工、保税展示、保税交易。原料、成品从保税仓库出口海外时无需缴纳出口环节税。这样对于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云南珠宝产业来说,可降低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而对于原料及产品需要内销的,可在缴纳相关税费后流转至围网外进行加工销售,方便商户的资金流转,减少营运成本。 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翡翠玉石产业,谁赢得了上游原料,谁就赢得了市场主动权。以前,虽然云南离翡翠原料产地最近,但由于原料的进口受政策波动的影响,逐渐落在了市场后面,资源优势未转化成产业优势。如今,云南翡翠玉石可以享受到保税的政策,产业奋起直追后劲增强。 云南紫云青鸟国际珠宝加工贸易基地是利用加工区特有的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贸易等特殊政策功能,打造集加工、销售以及原料公盘交易为一体的国际翡翠玉石加工贸易基地。项目总用地面积230亩,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目前,一期18万平方米已封顶断水,正抓紧进行室内外装修。工作人员表示“样板区将于2012年1月2日正式开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