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两区相继合并 财税系统改革必然呼之欲出
日期:2010-09-25
继上期所做专题采访之后,本周北京市委编制办秘书处于先生来电表示,关于财税系统的具体人员编制安排及人员编制精简之后财政支出节余部分的走向,北京市委市政府尚未有定论,仍在审批。这部分财政走向如何仍是未知。
9月3日,合区后的东城区国税局与地税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业税务登记办理地点的通知》,对具体办理企业所得税的缴税地点进行了暂时性和临时性的规定。
“说实话,我自己都不知道合区之后自己的具体岗位是什么。”原崇文区国税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局级领导一脸苦恼。“我只知道自己的组织关系被挂靠在北京市国税局了,其它的还要等待组织安排通知。”但崇文与宣武区财税系统仍未更名为东城和西城区财税,仍保持原来的区域名称。例如崇文区国税局便一字未改。
虽然相关部门对两区合并的话题并未给出明确回复,但从北京市统计局官方公布的财政支出的数据上可以看到:2009年东城区财政收入突破70亿元大关,达到72.9亿元,为市政府下达年度计划的100.6%,剔除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暂入区库因素,区财政收入完成71.6亿元,为区人代会批准年度预算的113.5%,同比增长13.7%。其中,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电信业六大重点行业共上缴区级税收50.8亿元,增长12.2%,占区财政收入总量的69.7%。财政支出为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从财政投入的分布上看,全区继续向关系民生的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倾斜,全年完成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医疗卫生支出19.4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量的27.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4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量的14.7%。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33.3亿元,同比下降3.5%。宣武区财政收入(22.5亿元)居第五位,位次与去年同期及今年1~5月持平。较之1-5月有四个城区(海淀区、崇文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实现财政同比增收,6月份又有朝阳区(0.7%)进入增收行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市的财政收入状况在逐步好转。宣武区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7.9%,虽然降幅比1-5月缩小8.8个百分点,但在财政同比减收的三个城区中,宣武区的降幅是最大的。另外两个财政减收城区为东城区(-11.6%)和西城区(-16.0%)。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99.1亿元,同比增长6.7%。从总量角度来看,宣武区财政支出(20.9亿元)居第六位,位次比1~5月下降一位;海淀区(80.8亿元)、朝阳区(63.5亿元)和西城区(40.5亿元)为财政支出前三位的城区。从增速角度看,宣武区财政支出同比增长40.2%,居城八区首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3.5个百分点,比增速居第二位的崇文区(36.2%)高出4.0个百分点。从财政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来看,宣武区的比重为92.8%,比去年同期提高36.5个百分点,该比重居城八区第五位;比重最大的前三位是崇文区(153.5%)、丰台区(152.2%)和石景山区(133.0%)。不难看出,两区合并很大程度是源自于财税系统财政收入的原因。
北京市侨之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董必成律师从经济法学的角度提出了解释,自2008年1月1日经过了近3年的曲折之后,中国终于实现了中外资企业两套企业所得税的合并,企业所得税统一的时代开启,从税法的角度来说便是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率,两区合并按照税法原则从积极层面解读新“税法”,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原则,新税法及条例与原来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相比,不仅体现了平等、利益协调的特点,而且政策调整范围广、内容变化多,总体上实现了“五个统一”。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博士生胡思博也表示,在两区合并的新形势下,财税系统改革也必然呼之欲出,财税系统人员编制的压缩精简势在必行,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工作效率会成反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