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办支持甘肃《意见》解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日期:2010-07-2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为破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指出了切入点,体制机制创新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我省为破解改革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在机构改革、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财税分配、城镇规划、环保约束、民生保障等重点方面,加大了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85.6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大型骨干企业战略重组和企业股份制改造进展顺利;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初步建立,省直管县财政试点达到41个;设立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1.1亿元、地质勘查基金5亿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试点步伐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全面推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新进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改革永无止境,体制机制创新永无止境,随着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层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从企业层面看,企业管理体制还不够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缺乏活力,激励约束机制也有待加强。特别是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继续加大创新力度。从经济发展层面来看,随着发展步伐加快,资金需求加大,资金供需矛盾突出,投融资渠道单一,急需建立与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机制。从公共管理层面来看,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较多,规划引导、产业政策引导以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较为薄弱,职责交叉、权责脱钩和效率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论证、咨询和决策评估制度还不健全,决策失误追究、纠错改正机制不完善等。 体制机制创新是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充分领会《若干意见》关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的精神实质,在科学把握省情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破除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软件制约。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深化体制改革,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立足省情和借鉴外来经验的关系;必须坚持发挥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活力;必须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必须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方法,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当前改革的重点是: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加快国有资产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领域、关键领域聚集,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市场化要求,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商贸流通、建筑、农牧、交通、旅游、供销社等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完成企业产权多元化、与政府部门脱钩和职工身份置换三大任务,认真做好国企改革“回头看”工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强势企业对我省国有企业实施战略重组,加快行业整合,培育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 积极支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和我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消除影响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服务,加大对非公经济、中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同时,支持、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强化部门协调配合,逐步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加快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听证与公示、新闻发布等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支持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承担行业规范建设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不合法不合理收费,精简审批程序,推行联合审批、集中审批和现场审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降低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门槛,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现行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强和改善投资宏观调控及监督管理,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发展环境,最终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推动建立政府投资问责制,进一步改进投资项目决策体制机制,实现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强化政府投资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