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质押可获贷款 上海扶持中小企业 日期:2009-04-24
一系列知识产权服务措施已在本市陆续推出,以帮助中小企业“过冬”。本周起,“12330”知识产权援助热线开通,而备受关注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办法也将很快公布,单笔贷款上限为100万元。 在22日举行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市知识产权局有关人士表示,他们正会同上海市金融办编写“上海市关于专利质押融资的指导意见”,预计将很快公布。 “除去外观设计专利,我们希望所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都有可能成为质押对象。”市知识产权局的陈冬健表示。他告诉记者,目前来看,要让所有银行都实行简便、普适性的专利质押贷款方案,暂时还有很大难度。因此,上海将首先推出过渡性方案,即由政府部门委托权威的中介服务机构对所质押的专利进行评估,由商业银行根据评估报告审核贷款。据悉,在第一步方案中,每笔贷款的额度将被控制在100万元,今后可能逐步放宽至400万元。同时,质押专利的企业如果还款状况良好,从贷款的第二年开始,其专利质押的信用度还将成倍增加。 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如果能成为融资质押标的,将是一次重要的金融创新,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会起到重要作用。此前,浦东新区已着手试点,取得了一定经验。 除了专利质押办法,本市政府部门还将陆续推出其他更多措施,并整合现有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项目,以帮助中小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技术附加值来应对危机。 新开通的“12330”是一条公益服务热线,背靠成立不久的市知识产权援助中心。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上有任何问题,只要拨通电话,就能得到专家的指点;为支持热线,一个涵盖全市各高校、科研院所和近40家中介服务机构的专家库已经建立。在常规咨询之外,如果企业遭遇重大、棘手的知识产权疑难问题,还可以通过热线申请由专家进行“个案会诊”。 据了解,本市的“知识产权越冬”系列措施有近10条。其他还包括:政府将向中小企业免费提供专利管理软件,推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专利新产品纳入政府采购名单,开办“网上技术超市”,完善专利资助和奖励办法,加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培养等。 上海目前注册的中小企业有34万多家,占全市法人企业的99%;吸纳就业人员840万人,占全市的80%以上,营业收入所占比重超过70%。在所有中小企业中,92%是私人投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