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国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突出实践载体 日期:2008-10-16
记者从安徽省国税局了解到,10月10日下午,该局召开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全面研究部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关活动。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结合省局机关和国税系统实际,该局确定了“坚持科学发展,发挥国税职能,服务安徽崛起”为活动主题,要求全体干部充分认识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原则和实施步骤,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际成效,省局党组决定将深化“十一项工程”建设作为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 “十一项工程”建设包括丰源、业务重组、金税、服务、班子建设、干部素质、廉政、系统党建、文明创建、健康和安居等工程。近年来,该局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总局各项部署的工作中,始终将其作为重要的实践载体。从2003年起,该局经过广泛调研、充分酝酿,提出了开展“十一项工程建设”的设想。2004年7月份以来,该局陆续出台并实施了“十一工程建设规划”。五年来,安徽国税收入规模从199.9亿元扩大到528.7亿元,连续迈上了4个百亿元台阶;宏观税负从5.7%上升到7.3%,出口退免税数额从18.2亿元增加到66.9亿元,国税人员大专以上学历比例从67.6%提高到84.4%,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从几乎为零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信息化建设从分散处理一步跨入省级集中,征管质量、执法水平和基础建设也得到大幅提升。全省国税系统首次被评为 “全省文明行业”,全省第八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全系统有78个单位被授予安徽省“第八届文明单位”称号,逐步树立了文明、和谐的形象。 随着“十一项工程”的不断深入推进,安徽国税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也不断深入,并逐步积累了一套与国税实际相适应的发展经验,其中包括发展方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模式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发展动力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氛围必须坚持全面和谐,发展基础必须坚持优化素质等。目前,“十一项工程”已不仅仅是完成国税任务的一种载体,而是逐步成为了贯穿国税工作的一条主线、推动国税事业的一把抓手、建设国税大厦的一批构件、抓好国税工作的一种方法。 为了更好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该局注意进一步运用“十一项工程”这一实践载体。一是完善“十一项工程”规划,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完善工程规划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各个阶段的工作,挖掘典型经验,查找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听取意见建议,研究工作措施,确保年底前各项工程规划全部出台。二是立足“十一项工程”实践,创新科学发展的机制。深化对国税工作规律性的认识,积极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收入增长机制、税源管理机制、执法监督机制、领导决策机制、选拔任用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三是深化“十一项工程”建设,提升科学发展的水平。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深化“十一项工程”建设的正确思路、实际能力、具体措施和自觉行动。 安徽省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指导检查组组长、省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政府主任宣林,对该局这一做法予以肯定,她表示:“以‘十一项工程’作为实践载体,可以促进活动落到实处。这种做法充分理解了省委的意图,充分结合了国税实际。” 安徽省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道新局长强调:“这次活动的最大特色就是实践特色。必须把实践特色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在学习中推动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学习。我们就是要紧紧抓住“十一项工程”这一实践载体,在国税事业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加深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认识,切实加快安徽国税科学发展的进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