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国税:“软硬”并举提升纳税服务品质 日期:2008-09-23
——黄石市西塞山区国税局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纪实
今年是湖北省国税系统的“纳税服务年”,推进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是优化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黄石市西塞山区国税局作为全省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的试点单位,坚持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以纳税人满意为标准,在大力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狠抓优质高效的软环境建设,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一致好评。
转换强势角色:服务理念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
纳税人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理应受到普遍尊重和公正对待。过去,税务部门习惯认同征纳双方的博弈关系,往往把纳税人当成“假想敌”,片面强调强化管理,忽视纳税服务。对此,西塞山区国税局全面开展“特色”教育,促进了办税人员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的转变。一是开展体验教育活动。他们组织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16人,深入袁仓煤矿,在矿区领导带领下来到井下1200多米处,在漆黑泥泞的坑道里步行一个多小时,与作业区矿工一道体验采煤生活,亲身体验了一线工人的艰辛。井下工人平凡的语言、平凡的岗位以及不平凡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大家。处劣思优,同志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深感创富不易,纳税人可钦可敬。二是开展换位思考活动。他们组织开展纳税服务大讨论、与纳税人代表结对谈心等互动交流活动,举办“假如我是办税员”演讲比赛。办税人员针对纳税服务现状,从纳税人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纳税服务工作进行深入分析,不断探讨纳税服务方略。同时,办税厅向广大纳税人发出了纳税服务公开信和倡议书,向社会各界公开承诺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自觉接受监督。
完善功能设施:服务环境从“征税人需要”向“纳税人需求”转变
——打造温馨服务平台。西塞山区国税局充分考虑纳税人办税舒适度,将办税服务厅的栏杆全部撤除,办税台从原来的1.4米降低到现在的0.8米。将办税服务厅窗口台面建成低平面、开放式,实行“零距离”服务,使纳税人与国税干部更加贴近。
——统一大厅内外标识。办税服务厅悬挂统一的户外标识牌,各功能区悬挂统一制式标识,注重内部标识与外部标识颜色、格调协调配套。国税人员统一佩带胸牌,标明姓名、工号、职务和监督电话。 ——实行“一窗多能”模式。将传统的窗口岗位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打破专业分工界限,统一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实行“全能”服务,各窗口都可受理、办理纳税人的税务登记、报税、发票认证、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等涉税事项,实现了一人多责、一窗多能。
——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办税服务厅划分为办税服务区、取表填单区、资料取阅区、纳税咨询区、自助办税区、等候休息区等6个区域。在相关区域分别配备了空调、叫号机、电话、计算机、打印机等服务设施,配备表证单书存放柜架和填写台,厅内外定期更换绿色植物和花卉,使纳税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创新服务手段:服务渠道从“形式单一”向“内容多样”转变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西塞山区国税局将辖区495 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全部纳入防伪税控系统,并利用综合征管软件,对2094户纳税人实行计算机全程管理。他们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的申报缴税方式,对350户个体工商户实行批量扣缴税款,102户企业纳税人推行电子介质申报,10户一般纳税人试行网上申报,在全省率先推广网上认证系统,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发票认证。
——提供快捷的政策咨询。在办税服务厅设立政策咨询台,实行双岗值班,准确指导纳税人办理各项涉税事宜。充分利用新闻传媒、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及宣传栏、税法咨询热线,及时宣传税法,提供纳税信息,有效地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实施“阳光”办税工程。该局制作《纳税指南》和《办税须知》等服务手册,认真落实文明办税“八公开”制度,宣传税收政策和办税程序,同时设置服务质量评价器、举报箱、意见箱,提供留言簿、意见反馈卡,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和评议。
——落实“便民”服务措施。他们一是实行延时服务,对纳税人办税事项在下班时未办理完毕的, 必须办完事项才能下班。二是实行预约服务,向纳税人发放“服务名片”,以便与国税人员联络,认真处理每一件咨询和预约事宜。三是实行提醒服务,通过事前介入、善意提醒的方式,强化对纳税人的宣传指导。四是实行分时段申报方式,该局经与纳税人沟通协商,将小规模纳税人安排在每月1至6日申报,一般纳税人和纯属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安排在每月7至10日申报,有效缓解了办税高峰期的排队拥挤。五是简并报表资料,该局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充分利用“一户式”信息资料,最大限度地删减了纳税人报送涉税资料,使纳税人办税一点对多点,从而杜绝了资料重复报送问题。
优化业务流程:服务方式从“注重硬件”向“软硬相宜”转变
——办税在前台受理。西塞山区国税局规范涉税受理,将业务范围内146项涉税申请事项全部纳入办税服务厅受理,将审核审批职能调整至办税服务厅,在合法和不影响管理的前提下,增加“即办”事项,对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等10项非即办事项转为即办事项,将调查管理后置,完善了“一站式”服务机制。
——业务在内部流转。属非即办事项的,按照窗口受理、后台复核、内部传递、限时办理、窗口出件的程序办理,压缩管理层级和工作环节,只设1至2个审批岗,比原流程减少内部流转、传递环节22个。如对个体工商户统一采用电子定税办法,减少综合业务科审核、批准等环节。制定《限时服务管理办法》,全面实行限时服务,非即办事项本级最短2个工作日,最长10个工作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2个工作日完成调查核实,落实税收优惠一般不超过6个工作日。该局对承办时限的规定,比总局《办理纳税人涉税事项操作指南》规定的办税时限累计缩短了1174天。
——质量在后台监控。一是健全税收执法责任制,明确工作标准和过错责任,充分利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对过错行为严格问责追究。二是建立实时监控机制,着重对易于发生不廉洁行为的重点环节,由监察室向纳税人发放《执法监督卡》,跟踪监督国税人员的执法行为。三是建立服务质量考评机制,以政治思想、工作态度作为“考德”的主要内容,以业务水平、操作能力作为“考能”的主要内容,以敬业精神、出勤情况作为“考勤”的主要内容,以完成每项工作的成绩和效果以及目标任务情况作为“考绩”的主要内容,以遵纪守法、清正廉洁情况作为“考廉”的主要内容
狠抓精兵兴税:服务质量从“依托骨干”向“整体提升”转变
现代税务管理对国税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愈来愈高,仅仅依靠部分骨干的力量,已不能满足办税服务厅的工作需要,必须建设一支集知识型、专业型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西塞山区国税局狠抓精兵兴税,一是健全业务培训机制,将办税工作人员应该掌握的税收业务知识、税务软件操作规范、服务要求等整理编写《应知应会知识题库》,分发国税人员集中学习,定期组织考试。二是规范纳税服务礼仪,专门从大专院校聘请心理辅导和礼仪培训教师,针对办税服务的工作特点,重点从服务标准、服务礼仪、服务技巧和自我心理调试等方面进行辅导,组织观看《窗口服务标准规范》录像,学习《外交礼仪》讲座和《机关公务礼仪》书籍,要求工作人员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坐,一杯茶水解渴,一身正气办事,一事一次办完;三是开展“一季一星”评比,该局制定了《办税服务人员“服务明星”评选标准》,明确规定了计分标准和分值。根据服务质量评价器的数据以及在纳税人中进行问卷评议的情况,结合考核分值,每季度评出“服务明星”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大大激发了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西塞山区国税局以优质、高效、温馨、舒适的理念赋予纳税服务新内涵,赢得了纳税人的交口称赞。三环锻压有限责任公司会计张帆说:“拆除了铁栅栏,降低了办税台,我们可以和国税人员面对面接触,拉近了心灵距离,消除了心理屏障。”华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办税员李梅说:“过去来办税最烦的是排队等候,办一件事少说也要花2个多钟头,现在只要几分钟就能办好。”纳税人满意的微笑,是对该局纳税服务工作质量的最好诠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