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递延养老险上海欲先破冰
日期:2008-08-28
个人所得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有望在上海“破冰”试点。据悉,在上海市日前向国家发改委“面呈”的《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意见》第三稿中明确提出,为实现发展成金融人才高地的目标,将探索推出个人所得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及运营机制。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政策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无疑是良性刺激,并将对资本市场形成利好效应。多家中外资保险公司表示,试点运行后将积极考虑为企业设计不同的养老险种。
税延保险可利国利民
“简单来说,个税递延养老型保险就是指在个人所得税缴纳之前列支养老险保费,也就是说,能够达到降低税收基数的效果。”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因为养老金账户一般是由企业与个人共同承担,那么对个人而言,是减少了税费的支出;而对企业来说,则同样是一种合理避税的政策,能够减少员工福利的成本。该人士还补充:“这笔税款其实并不是不需要缴纳,而是在缴费阶段免除一定额度的税款,到给付阶段再按照当时的税法缴纳。”分析指出,由于所得税的起征点处于变化之中,递延缴纳的税款可能获得减免。
记者了解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在国外是很普及的做法。“个人到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时再按照每月领取的金额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在一般情况下,个人退休前的收入普遍高于退休之后的收入,在累计进税制下,这种政策实质上是国家给予购买养老保险产品个人的税收优惠,是一种政策上的鼓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副教授韩晓琴则认为,这种“缴费时免税,给付时征税”的方式,不仅对投保人有利,对国家未来的财政收入有递增的效应,因此同样是有利的,虽然可能会牺牲政府当前财政收入,但可以解决长远的国民养老财政负担。
另一方面,复旦大学保险学系副主任徐培华向记者表示,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的管理应打开思路,“过去,我们只知道用征税来保障公共服务的支出,而现在则尝试更多地利用税收杠杆来引导市民的消费取向。”
扬弃美国“401K”模式
据了解,过去的团险养老金账户在建立之初,一般都是事先谈定费率,按时按数地返还个人。但近期也有不少保险公司推出了连结投资的养老险品种,提供多种投资账户,满足个人不同的风险偏好以及保障充足的投资战略选择。业内专家认为,在这种保险对投资“青眼有加”的大趋势下,上海此次试点很可能借鉴美国“401K”计划中的模式,亦即依照账户资金的数额提供不同的投资组合,个人可以自行选择养老金存款的投资方式,如购买股票、债券、专项定期存款等。
但美国“401K”计划也并非尽善尽美。“根据制度设计,计划的投资运营风险完全由雇员承担,一旦投资失败会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位教授表示,“为省去委托代理机构的繁琐手续和相关费用,许多企业都将401K计划中很大一部分的养老金用于购买本公司股票,给雇员个人账户带来了较大风险。”对此,太平养老相关人士认为,政府应当出台政策规定限制购买本公司股票的份额,从而分散风险;同时加强对上市企业的财务监管,尤其要加强对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信息的监管,同时应让雇员有权参与到本公司退休金计划的监管中。
为资本市场带来现金流
保险资金入市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投资者对此也多有期待。“尽管许多人认为保险资金对股市的直投可能带来较大风险,容易导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危机,但正如资本市场现在让股民亏钱,却不可能、也不应该关闭股市一样,风险监管制度才是问题的核心。”徐培华表示,试点计划包含养老金的投资,有利于为资本市场带来稳定的现金流。“401K计划为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之外,还对美国共同基金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这一政策如果推行,将对保险公司构成重大利好,尤其是对于已经开拓养老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更是如此。”安信证券表示,从美国历史上的情况来看,1974年ERISA法令颁布使享受递延纳税优惠的IRA正式成行。随后美国保险公司养老金保费收入快速发展,1975—2005年间养老金保费收入符合增长率为12%,而同期寿险和健康险的复合增长率仅为5%和6%。
“税收优惠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无疑是良性刺激,”徐培华告诉记者,“这可以鼓励保险公司根据目标客户群的差异性,打出产品的特色,我们将来面对的很可能是更琳琅满目的理财市场。”多家中外资保险公司亦向记者表示,试点运行后,将积极考虑为企业设计不同的养老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