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和谐添彩 为党旗增辉——江西省修水县国税局老干支部创省级红旗支部记事
日期:2008-07-10
江西省修水县国税局老干支部在“争创红旗党支部,永葆党员本色”活动中,着力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老党员的政治素质,积极组织引导老干部余热生辉,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今年2月,被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授予“红旗支部”的光荣称号。这些年来,修水县国税局老干支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一、着眼一个“创”字,造浓厚氛围
自开展创建红旗党支部活动以来,在县局党组的关心和支持下,老干支部按照创建要求,认真研究创建举措,积极营造创建氛围,狠抓了“四个到位”:
一是狠抓思想到位。为统一老干支部每位党员对创建红旗支部的思想认识,县局党组牵头召开了老干支委会和老干党员会议,进行宣传动员,让大家增强创建红旗支部的信心和决心,从思想上达成了共识。
二是狠抓措施到位。首先,成立了县局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修水县国家税务局老干支部创建红旗党支部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在老干支部全体党员中提出了“争创红旗支部,从我做起,从身边 做起”的倡议,并组织了五名支委到外地参观学习创建省级红旗支部的先进经验。
三是狠抓工作到位。老干支部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议分析党员的思想情况,每季通报一次工作开展情况,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支委改进工作,帮助党员改正缺点。为了不断增强支部的凝聚力,陶冶党员的情操,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开展门球、健身操、扑克、象棋等比赛活动,同时积极参加“彬彬有礼过马路、满腔热情献爱心”、“关爱祖国花朵,远离电子鸦片”为主题的网吧清查、创建省级卫生城的卫生督查等活动。 四是狠抓投入到位。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县局为支部增加了经费投入,为支部活动室配置了空调机、体重仪、血压计,为支部订了四级党报和有关健身方面的杂志二十余种,经常安排老干支部党员就近就地进行参观活动,去年安排了瞻仰渣津烈士陵园,今年又安排到黄山谷故居参观。
经常组织老干部党员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使老干部党员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党员涂孔平弥留之际嘱咐亲人一定要替他把党费缴清。老干支部的各项活动也影响和带动了其他老同志,其中有两名70多岁的老同志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突出一个“学”字,让思想常新
为了使老干支部的每一位党员做到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本色不变,发挥余热,老干支部一直把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理论学习当作头等大事,做到常抓不懈。主要是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学习制度坚持雷打不动。全体党员们无论刮风下雨,无论路途远近,坚持每月1日为党员活动日,每月15日为集中学习日,并实行了学习签到制度。全体老同志自觉遵守规章制度,除特殊情况外,做到了不无故缺席、不迟到早退。老党员陈亦桓同志更是如此,他老伴因长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每逢党员活动日、学习日或其他党的活动,他总是克服家里的困难,坚持参加党的活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老党员张以琴人在上海,心里却惦记着党的活动,他把自己的党员剖析材料和学习体会及时邮寄到支部。
二是学习计划坚持不变。老干党支部的学习计划在每年初工作要点中确定后就不再随意变更,严格按计划行事。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支部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按照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认真组织进行,为发挥支部的传帮带作用,主动与各农村分局定期进行思想交流,把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廉政思想、艰苦创业作风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一批青年党员深受启发和教育。
三是坚持学习方法灵活多样。党支部对学习的每项内容,都采取了集中组织学与个人自觉学相结合,重点辅导学与会议讨论学相结合,发言谈体会与各自写心得相结合。这样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就能把每个学习专题学深、学懂、学出效果。这些年来,老干支部先后开展了“入党为什么、退下来干什么、身后留什么”大讨论等活动。开展“五有五比”活动(老有所学,比党性;老有所乐,比精神;老有所谋,比观念;老有所教,比人品;老有所为,比奉献),开展了“知荣辱、明得失”演讲比赛,开展了“我为党的生日献一首歌”的歌咏比赛,支部每年都要办两期以上学习专栏,每人都有学习笔记,每季向支部上交一篇心得体会。
三、注重一个“爱”字,为和谐添彩
凡社会呼吁救助的少年儿童以及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老干支部都会力所能及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前几年,县局两名干部的子女因肾衰竭,支部组织两次捐款。前年,县局驻余段乡小坪村扶贫工作组同志了解到小坪村中心小学教学设备简陋,学生学习用具短缺,老干支部得知这一情况后,在“七一”期间开展了一次“助学帮困”活动,全体老党员慷慨解囊,捐款1000余元,用于解决小坪村中心小学教学设施和学生的困难。
去年8月,老干支部牵头在县局举办了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全局60余名干部子女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暑假生活,在学生中倡导了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得到县关工委的高度评价。
陈亮才同志是一名83岁高龄的老党员,他退休后长期坚持为人民办好事,为党旗添光辉,坚持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前,他老家的村子里不通公路,乡亲们出村要步行几里路,他组织当地村民义务献工,使原来人、畜难行的乡间小道变成了宽敞的公路并与乡级公路相接,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村里的几座小桥,因多年失修已经损毁,给村里的孩子们上学带来极大的不便,特别是雨水季节,孩子们要淌着二尺多深的河水去上学,非常危险。陈亮才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带头捐资,从自己的退休工资中挤出4000余元,带领乡亲们修了四座简易桥,大大方便了孩子们上学。孩子们说陈爷爷为我们修了四座“爱心桥”。
四、体现一个“为”字,为党旗增辉
体现一个“为”字,就是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老党员德高望重的优势,继续为家庭为社会发光发热,老有所为,为党旗增辉。年过73岁的老党员严素霞同志,她担任老干支部纪检委员和县离退休干部协会的常务理事,分管财务方面的工作,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有时坚持带病送通知,递材料,得到党员和会员的好评。在子女面前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子女,在她的影响和教育下,全家有7名党员,还有一人是入党积极分子,她常常自豪地说:“我们家就是一个党员之‘家’”。
刚退休不久的党员王炎升同志,主动向县局领导请缨,参加县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他带着一颗火热的心与农民交朋友,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基层干部融为一体,走村串户摸村情、促膝交谈识民意、理清思路帮民富、真心办事解民难,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开展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真正成为农村干部的好帮手,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赢得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老党员王参法同志退休后积极参加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在上奉镇石街村江头组新建了一座水坝,把自来水接到了农民家中,他义务出工出力,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操心费力,得到了村民的高度称赞。
有40多年党龄的邱和祥同志,除做好本支部的组织委员工作外,还担任县关工委秘书长,一个星期要在县关工委上班一天,工作认真负责,没有报酬,他个人传略继2000年以来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之后,今年又入编《中国共产党名人大典》。杨列勇同志通过总结40年来税收工作经验,通过学习新的税收知识,撰写税务理论研究文章,如《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问题探讨》、《关于个人所得税问题探讨》、《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关于企业集团的调查》等文章,这些文章都是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并被评奖。如《关于统一内外企业所得税问题探讨》被中国纪录年鉴汇编委员会收入《中国专家学术成果通鉴》,并被评为一等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所“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文献”一等奖。被省局评为三等奖。
“春催圣地绿,旗映夕阳红”,秋收起义策源地的修水国税局老干支部的同志们以退休不退色的高尚情操,赢得领导和同志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许。他们将以这次创建“省级红旗支部”为契机,与时俱进,再立新功,为和谐添彩,为党旗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