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团长”的税宣不了情 日期:2008-02-21
农历鼠年正月初三,年味正浓,夜晚的新汶矿业集团南冶煤矿大礼堂灯火通明,笑语欢歌。来自泰安市岱岳区夕阳红税法宣传艺术团的葛业森表演的汶河大鼓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熟悉他的人竖起大拇指连声赞叹:“老葛真是越活越年轻,越唱越快活啊!” 不给儿女添麻烦,愿为税收做贡献 老葛其实并不老,今年刚满六十岁。因为退休前先后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地矿局长、林业局长等,所以有些人还称他葛书记或葛局长。不过,现在大家更多称他为“葛团长”。 “葛团长”属于先离岗再上岗。2003年3月,按照上级要求,老葛提前离岗。刚开始几个月,原先忙忙碌碌的他一下没了事干,没抓没挠,很不适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点找不准节奏,摸不着调。在国税局负责税收宣传的儿子葛圣奎看到眼里,急在心上,就动员他:您老年轻时就喜欢吹拉弹唱,现在没事不如发挥余热组织个夕阳红税法宣传艺术团。儿子的话让老葛眼前一亮:对,成立艺术团一是能发挥自己特长,陶冶情操,健康体魄;二来可以让退下来的老同志有个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地方。三能宣传泰山,宣传税收,为和谐社会建设做点贡献。一句话:“不给儿女添麻烦,愿为税收做贡献。” 万事开头难。成立艺术团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三无人员,四无剧本。经过反复思考,老葛确定了先招人马,后找场地的思路。为招贤纳才,他经常骑自行车到有一技之长的老同志家中做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夕阳红艺术团的演职人员达到16人。人员齐了,资金成了问题。他动员老伴把给儿子准备买房的钱拿出来,先后购置了二胡、大提琴、洋琴、笙、锣鼓等乐器和演出服装。没有场地,一帮老伙计就在社区花园内的石凳上、长廊里,借公园灯光,组织排练。没有剧本、曲目,老葛就亲自创作,有时一写就是大半夜,困了用凉水洗把脸,头痛就吃片止痛药。有时正吃饭,忽然来了灵感,扔下饭碗就马上记,找不到稿纸,就用小孙子用过的作业本反面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因为年龄关系,有时背台词背到深夜,上洗手间也念叨,以至于老伴都说他“着魔”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仅仅4年的时间,参加夕阳红艺术团的人员就累计达到54人。他们自编自演的艺术形式也发展到山东柳琴、山东琴书、汶河大鼓、天津快板、歌舞、戏曲、小品等10多种。 全家一台戏,“税宣”总动员 认识葛业森的人都羡慕他有个好家庭,这不仅表现在家庭和睦,子女孝敬上,更表现在全家都喜欢吹拉弹唱,欢乐和谐上。有时候,客人到他家串门,老远就能听到齐鸣的锣鼓、悠扬的歌声。 葛业森的老伴李桂英今年59岁,艺术团成立之初,老葛动员她加入,她不肯,说:我一个家庭妇女,大字不识一筐,五音不全,加那个干什么,光给您拖后腿。后来老葛几次三番劝她说:有句话叫“秤杆不离秤砣,老头不离老婆”,你在家没事干,自己憋得难受,不如一块加入艺术团,既能和我搁搁伙,又能给咱孩子帮帮忙,宣传宣传税法,这不两全其美吗!老葛几次三番的动员,老伴终于答应加入艺术团。为了尽快提高老伴的演出水平,老葛一句一句的教老伴戏词,针对老伴文化程度不高的实际,老葛还别出心裁地发明了“错字教育法”,就是把戏词当中的疑难字,专门写成简单的同音字,这样就便于老伴认识和学习。如今,老伴已能完整地唱十七、八段曲目,俨然成了艺术团的一个“小腕”。 子承父业,在一些演出场合,经常可以看到葛业森和二儿子同台演出的场景。爷俩一个拉,一个唱,配合默契,其乐融融。葛业森的二儿子葛圣奎,原在泰安市高新区国税局办公室,现任基层分局长。正是因为对税收宣传工作和文艺工作的热爱使他促成了老葛“夕阳红”税法宣传艺术团的成立。为确保演出节目能贴近实际,贴近税收,爷俩经常切磋,研究剧本,有时为了一句台词争得面红耳赤,不过意见统一后,爷俩感情反而更加融洽。近年来,爷俩亲密合作,创作采风了一批较有影响的佳作。如:戏曲小品新编《朝阳沟》获得山东省国税系统文艺汇演三等奖和山东省国税系统基层建设年征文三等奖。创作的山东柳琴《国税局里喜事多》、天津快板《大红花》、汶河大鼓《税官退礼》先后参加泰安市国税系统联欢会、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演出,获得好评。创作的国税系统反腐倡廉的《过生日》 在全市经贸系统庆“七一”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参加了山东省国税系统廉政文化建设会议专题演出。 如今,在老葛的带领下,全家老小都成了歌迷、戏迷,就连年仅六岁的小孙子在他的熏陶下,也能有板有眼的打打拍子,唱上一小段。 唱税收,唱和谐,越唱心里越快活 “我们艺术团的宗旨就是要宣传歌颂税收事业,普及税法,为和谐社会建设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这是老葛经常和他团员讲的话。 自成立以来,他们连年参加全市国税系统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精彩的节目受到各级领导高度评价和广大纳税人的欢迎。 针对一些企业对税法了解不够深入的实际,他们和税务部门一道,经常深入企业进行税法宣传。2005年腊月,他们组织人员到泰安市振华机器有限公司进行慰问演出,为确保演出质量,事先老葛自己骑自行车几次到企业采风,搜集素材。有一次采风回来,赶上下雪,等骑车回到家,已经成了个雪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省、市重要战略部署,也是税法宣传的重点。成立以来来,葛业森和他的艺术团先后开展送税法下乡100余次。演出足迹遍布全区乡镇、村庄,并延伸到其他县、市、区。2004年5月,他们在山东海拔第一村,只有50多户村民的蒿滩村演出。2006年,在山口镇油坊村庆“七一”晚会上,前来观看的群众达到上万人。在天平街道办事处大陡村的演出,赞扬了该村涌现出来的遵纪守法户的模范事迹,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艺术团成立之初,老葛就和他的团员说:我们这个团不为名,不图利,是公益性团体,想赚钱、想发财的甭想进来。他们不光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5年春天,在迎春社区,他们免费为一位名叫范纪坤的残疾纳税人行了专场演出,感动的老范热泪盈眶。 葛业森和他的艺术团不仅把精彩的节目带给普通群众,而且还格外关注特殊群体。2006年9月,他们在泰安监狱宣传演出,两个节目响起20多次掌声。同时,他们还多次到市区干休所、乡镇敬老院、学校等为退伍老红军、老战士、孤寡老人、学生进行专场演出。 走到哪,唱到哪,欢乐就带到哪。老葛和他的艺术团辛勤付出,不断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的肯定。如今他发掘整理的汶河大鼓已在工商部门注册了商标,并准备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葛业森也先后被命名为“泰安市百佳文明市民”、“泰安市优秀离退休干部”。山东电视台,泰安日报社等媒体多次报道他的事迹,泰安电视台专门以《有故事的人们》为题为他们制作了电视专题。泰安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秦鲁动情地说:老葛和他的“夕阳红税法宣传艺术团”为国税工作做了贡献,我们要好好谢谢他们!

参加第十六个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文艺演出.

夫唱妇随,家里就是排练场

他挖掘整理的汶河大鼓已准备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曲悠扬的山东柳琴唱出心中浓浓的税收请

祖孙三代围坐一起,税收宣传总是最多的话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