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企业三方面受益“两税合一”
日期:2007-12-11
“两税合一”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11月28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这意味着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在明年1月1日实施已无任何悬念。
新企业所得税法明年实施后,将对衡阳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记者近日走访了市国税局企业所得税科、涉外税收科以及市地税局税政三科。三个部门的负责人均认为,衡阳内资企业将普遍受益,外资企业因为有税收优惠过渡期,也暂时不会受到税率提高的影响。
内外资企业税率将平等
不少媒体将《企业所得税法》的通过,称为“内资企业为寻求公平竞争环境而进行多年的利益争夺战终于尘埃落定。”
据了解,1991年,为了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有别于内资企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外资税法》),根据《外资税法》的规定,外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3%的地方附加税。而内资企业所适用的是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内资税法》),企业所得税率为33%.
看似相差无几的两个数字,却蕴藏着本质差异,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大多都会把3%的地方附加税免除。
除此之外,内外资税法在税收优惠政策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外资税法》规定,对一些特殊区域的外资企业实行24%和15%的优惠税率,而对内资微利企业仅仅是实行27%和18%的二档照顾税率。
而《企业所得税法》通过之后,中国将对境内内资和外资企业实行统一的所得税税率25%,“两税合一”之说由此而来。
这意味着,两税合一后,中国大部分内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将下调8%,这8%的税,将转化为企业净利润。
另外,现行的税制对内资和外资企业的个人所得税也有显著差别,对内资企业所得税实行计税工资制度。直到2006年8月,税前扣除标准才由800元提升至1600元,而外资企业所得税实行的则是据实扣除制度,即发多少扣多少。由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企业营业收入减去扣除项目,再乘以相应税率,因此,扣除项目越多,企业应纳税额就越少。
两税全一后,将取消计税工资制度,允许内资企业在税前扣除包括福利在内的全部实际工资,所以也将大大减少内资企业的应纳税额。
在税收优惠方面,两税合一制度实施后,优惠范围将更为宽广。以前,税收优惠实行的是以区域加产业的优惠方式,比如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才能享受优惠。而现在,实行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优惠政策,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享受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衡阳企业将普遍受益
据了解,实施两税合一政策后,衡阳企业主要将在三大方面受益:一是税率调整后税率的降低带来的好处,二是取消计税工资制度后带来的好处,三是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带来的好处。
“毫无疑问,两税合一的政策实施后,衡阳企业将普遍受益。”市国税局企业所得税科及市地税局税政三科有关负责人对此均持相同观点。
从大范围来分析,两税合一后,衡阳企业将普遍受益。因为衡阳企业目前绝大多数都是内资企业,数量在6000家以上,外资企业的数量较少,只有100多家。
而根据预测,银行、饮料(尤其是白酒)、通信、钢铁、煤炭、石化、商贸、房地产等这些实际税负高于25%的行业,它们税负在新税法下的下降空间较大,并将带来税后利润的大幅增长,衡阳企业在这些行业中均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衡阳企业受益更是显而易见。
来自市国税局企业所得税科预测数据表明,今年,国税这一块的企业所得税预计达到2.1亿,实施新政策后,明年预计将减少7000多万元。
市地税局税政三科同业也作了相应预测,今年,地税这一块的企业所得税预计达到1.9亿,明年,预计将减少近7000万元。
因此,综合起来,衡阳明年企业所得税预计将减收1.4亿,这1.4亿的税收,将转化为企业利润。
衡阳外资企业暂不会受到影响
两税合一后,衡阳的外资企业将会不会受到影响?
市国税局涉外税收科有关负责人认为,暂时还不会受到影响。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原因很简单,从大范围来说,衡阳外资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即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普遍没有到期,即使有的企业快要到期了,国家可能还有一个过渡性政策,因此对衡阳外资企业影响也不会太大。
“从某种程度上说,实行两税合一,对衡阳有些外资企业还有利些,比如衡阳最大的外资企业亚新科,过去一直按内资企业33%的税率标准在交税,实行两税合一后,亚新科的税率将明显降低,同时,随着这个企业欧Ⅲ电控燃油喷射项目的建成,将享受更多税收优惠。”该负责人说。
两税合一后,会不会影响衡阳招商引资也是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对此,业内认为,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这个政策是自上而下的全国性政策,最重要的是,税收优惠并不是外商考虑是否来投资的惟一因素,社会稳定状况、经济发展速度、对外开放程度、综合投资环境、市场容量以及劳动力成本诸多因素,都是他们在投资决策时考虑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