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政总收入猛增五成 工资涨幅不大
日期:2007-12-06
今年6月,广州双特困家庭代表在建好的廉租房内参观。为确保年底前解决5643户双特困家庭的住房问题,广州市投入18.35亿元建廉租房。本报资料图片
上周,广州市民李韦敏和家人自驾车到江西龙南度了一个周末,两天下来家人都玩得挺开心,可就是一路被收费站拦了8次,让他感觉有点扫兴。
他们走的是105国道,不到300公里的路段,就有8座收费站。一路经过白云区、从化市、韶关新丰县、河源连平县,一个地方两座,进来收一次,出去再收一次。“每个收费站都打着‘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旗号,难道政府修路都要贷款?那我们每年交这么多税,不用来修路,都被用到哪里去了?”李韦敏不解地说。
继今年全国财政收入有望突破5万亿元、比去年增收1.2万亿的消息传出后,上周广东省统计局也公布数据称,今年1-10月,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高达6365.62亿元,增长50.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5.4个百分点。广东有着如此雄厚的财力,修路为什么还需要贷款?随着人民当家做主的意识慢慢增强,今后政府在花钱上,可能会受到越来越多这样的质疑。
的确,一方面,政府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可另一方面,广东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近几年却在逐年下降。GDP、CPI、房价……什么都在涨,但居民收入的涨幅跟不上,那就意味着居民的实际收入下降了。
在今年5月10日的《人民日报》上,广东省常务副省长钟阳胜发表了题为“完善地方公共财政体制,要为民理好财”的文章,提出要为民理财。
如何才能为民理好财,让国富民亦富?相信每一级政府部门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广东财政入账超六千亿
虽然广东财政总收入猛增五成,但这些钱当中,留在广东的并不多,其中2/3以上都被中央财政拿走了
上周四晚上,省统计局在其官方网站上挂出了一条统计快讯,很不起眼,但里面的一段话,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1-10月,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6365.62亿元,增长50.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5.4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长50%多,这个速度确实比较厉害。”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长丁力在听到这个数据后,也多少有点吃惊,因为往年财政收入的增长都在20%左右。他同时表示,今年来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财政收入增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前几年广东在重化工业方面的投资,今年也逐步收到了成效。
尽管截至记者发稿前,省财政厅尚未对本报记者发出的采访提纲给出答复,但财税专家、中山大学税收与理财研究中心主任杨卫华教授通过一系列的公开数据,向记者解读了“财政总收入50.6%的增幅”的原因。
“除了GDP,物价上涨也是财政收入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杨卫华分析说,“1-10月广东的CPI上涨3.3%,必然带来相应的财政收入增长。此外,股票价格的上涨、证券交易税费的增长,也拉动了财政收入的增长。从上半年开始,沪深股市每天的成交量都动辄上千亿,而从5月30日开始国家还将股票交易印花税从1‰提高到3‰,因此我预计今年的证券交易税费至少是去年的5倍以上。”
财政收入增加,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今年来房价地价的飙升。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广东省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面积2219.9万平方米,增长45.8%,土地购置均价1142元/平方米,增长24.4%;本年成交土地价款179.01亿元,同比增长44.7%,本年土地购置费253.61亿元,同比增长81.4%.
虽然广东的财政总收入猛增五成,但这些钱当中,留在广东的并不多。“财政总收入有6000多亿,但广东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只有2046.97亿元,增长28.2%,其中税收收入1795.86亿元,增长31.1%.”对此,杨卫华认为,这说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中2/3以上都被中央财政拿走了,而且广东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大部分是税收拉动的。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广州,由于几乎不参与移动、电力和卷烟等税源集中行业的税收分成,广州市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中央和省。
居民收入实际是下降了
商品房、日常消费品等价格一直在涨,居民收入也不是没有涨,而是涨得不够快,跟不上物价、房价涨幅
CPI、房价地价的上涨,拉动了财政收入的上涨,可老百姓的感觉却是钱袋子没预期中的鼓起来。
来自江西的小刘,200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进入天河岗顶一家IT企业的技术部门工作,月薪5000元左右,生活还算滋润。都说三年一道坎,到了2005年底,当他觉得应该告别租房的生活时,他手上只有10万元,而当时市区的房价是每平方米6000元左右,要买一个70平方米的房子,首期付款他还差两万多元。
“再等几个月,就够了。”这是他当时的想法,但现在回想起来,他后悔莫及,后悔当时没有向亲友开口借这两万多元。无奈之下他只能继续等,可这一等就是两年,两年下来小刘的积蓄只增加了区区5万元,可房价却整整翻了一倍。当初他看中的海珠区一个楼盘,每平方米只是6000元,现在成了二手房,也要价每平米1.2万。
每次和朋友谈起买房,小刘都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朋友:“房价肯定还要涨的,有钱就赶快买,贷款借钱砸锅卖铁也得赶快买,不然越等到后面,差的钱就越来越多!”
省统计局一位官员向记者介绍,通俗地说,GDP是由国家税收、企业利润、职工工资和设备折旧这四个因素构成。以1-10月广东的GDP为例,在四个构成因素中,国家税收增长迅猛,企业利润也以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增长,折旧率保持不变,而职工工资的增长没有上两位数,因此GDP也只增长百分之十几。
杨卫华也提出,商品房、日常消费品等价格一直在上涨,居民的收入也不是没有涨,而是涨得不够快,跟不上物价、房价的涨幅,因此居民的实际收入是下降了。
这个看法,在很多统计分析中都可以得到证实。上月省统计局科研所发布了一篇名为《增强社会消费力,促进广东经济发展》的统计分析,就提出了广东经济发展中社会消费力较低等问题及原因。分析指出,GDP总量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的广东,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在近20年却在不断下降,2006年的38.7%,更是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最低点,GDP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长相比,二者之间显得不够协调。
统计还显示,在2000年时,广东职工平均工资仅次于上海、北京和西藏,名列全国第四,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广东陆续被浙江、天津超过,且2006年广东职工平均工资比上年的增长幅度仅为9.3%,远低于全国14.4%的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三。
这一切直接导致了广东居民的消费力不足。2006年广东最终消费率(社会总消费额占GDP的比重)为49.2%,低于全国49.9%的平均水平,为改革开放29年来最低值。这个消费率比1978年足足下降了17.8个百分点,算下来年均下降0.64个百分点。
政府花钱民生比重增
在财政收入屡创历史新高的同时,广东今年用于公益事业和实施公共管理支出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
可喜的是,随着财政惠民工作的推进,广东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正逐年加大对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的支持力度。
11月28日下午,广州市民梁女士通过摇珠,如愿以偿地分到金沙洲新社区的一套两房一厅单位,明年春节前,他们全家就将住进政府建的廉租房里。在这之前,梁女士从出生,到结婚生子,几十年来都是住在父母的那间42平方米的平房里。
“我现在和爸妈、老公、儿子还有姐姐和她的孩子一直挤在爸妈的42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有时候姐夫也会来住。一到热天,就受不了。”梁女士对记者说,而这一切马上将成为往事。
这是广州市为了确保在2007年底前解决全市5643户双特困的住房问题,投入18.35亿元建的廉租房。此外,针对目前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广州还放弃高地价的回报,在全国率先采取“限户型、限房价、竞房价、竞地价”的办法,优先供应中小户型、中低价位限价商品住宅。2006年8月至今,广州共公开出让14宗限价房用地,用地面积132.8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77.5万平方米。
今年年底,广州市首批限价房将正式面市。两年前没以每平方米6000元买成房子的小刘,已经决定申购一处限价6500元/平方米的限价房,希望能圆自己的买房梦。
和住房一样,城市交通也是近年来财政重点投入的项目。今后有车一族的烦恼会越来越少,因为今年广州市将加大投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而在今年9月广州市政府就花了近60亿元将东、南、西环高速公路,从外商手里买了回来,并停止收费将其纳入年票制。“接下来我们还准备把北环高速也买回来!”昨天,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向市人大代表视察组汇报时说。
其实这一切,正是财政资金大力投入公共事业建设的成果。在财政收入屡创历史新高的同时,广东今年用于公益事业和实施公共管理支出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如在去年广东省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公共服务、发展公益事业和实施公共管理的支出占63.1%,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用于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保持在了20%左右。
国富之后如何让民富
“政府钱袋子越来越鼓,但不少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还是不多,政府应考虑通过二次分配把钱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
尽管财政支出已经有所调整,但丁力仍认为,政府拥有太多的财政收入,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可能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花钱大手大脚,比如常见的“岁末突击花钱”;二是偏高的税率,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负担,特别是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正是用钱的时候,政府此时可以考虑适当减轻企业的税负。
他还建议,政府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但不少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还是不多,因此接下来政府应该考虑通过二次分配,把这些钱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句口号说起来容易,但究竟怎么用,相信每一级政府部门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杨卫华掰着手指对记者说:“衣、食、住、行、读书、看病,这是老百姓感受最大的方面。现在我们已经衣食无忧,因此后面四项是财政必须要重点倾斜的项目。比如政府有钱,就应该把建公路的贷款提前还了,把以前给私人建的公路买回来,还路于民。”
杨卫华还认为,今年广东土地出让金的增长幅度过大,这样的增长幅度也不可能持续增长。因此政府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调控,比如设置一定比例的土地,以限价、限户型的方式出让,或者直接用于建经济适用房。只有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才算是为民理好财。
另外,杨卫华还建议,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政府还应考虑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1600元的起征点确实太低了,以前内地是800元的时候广东就是1600元,现在内地提高到1600元,可广东还是没变。我认为适当提高个税起征点,是有利于提高社会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的。”
尽管政府在民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不少老百姓还是认为政府可以做得更好。市民朱先生就认为,广州应该有财力和北京一样补贴交通,做到地铁两元任坐,刷卡坐公交车最低只要四毛钱。这样他每天上下班都可以省下6元钱,一个月下来相当于收入增加了1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