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国税系统开展2006年稽查案例分析报告评析活动
日期:2007-09-13
近期,青海省国税局组织开展了2006年度稽查案例分析报告评析活动。全省各级国税稽查部门共上报稽查案例分析报告50篇,涉及查补收入2350万元。其中:查补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34篇,占2006年应进行一案一析案件的68%;典型案例16篇。此次案例分析报告评析采用百分制,采取各局互评与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审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审人员对每篇案例报告从结构、写作、内容三个方面,对照23项标准进行了认真评分,最终确定了《青海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涉税案》(省局稽查局)等10篇优秀案例分析报告。今年的案例分析报告整体平均得分为89.24分,比去年高出7.24个百分点。省局将对评选出的优秀案例分析报告通报表扬,并颁发获奖证书和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通过开展评析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交流办案经验,开阔办案思路。在案例互评过程中,尤其是对兄弟单位稽查案件的办案思路及办案经过等进行评析,开阔了稽查人员的视野,使办案思路得到进一步扩展,有利于今后对类似案件的查处。二是提高办案技能,锻炼分析能力。通过交流查账技巧和检查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稽查人员综合分析和办案能力,提高了稽查办案质量和效率,降低了办案风险。通过分析本省不同地区间各类涉税违法案件的违法手段、特点,有利于提高稽查人员对不同涉税违法行为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对案件相对较少地区的稽查人员提供了学习借鉴机会。三是规范案例写作,提高写作水平。通过案例评析,明确了案例分析报告在结构、写作、内容方面的具体要求,有利于规范稽查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提高案例分析质量。各局普遍认为,案例评析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分析的过程,提高的过程,改进的过程。四是分析征管问题,切实加强以查促管。每一篇案例分析报告都不同程度地对每一起案件的发生从税收征管、税收政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查找征管薄弱环节和税收政策缺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稽查建议,达到了以查促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