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我国部分行业和地区出现了投资过热的局面,国家通过紧缩银根、严控土地供给等宏观措施的实施来抑制不合理的投资过热,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然而,笔者认为,要从深层次上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投资过热问题,至关重要的是要调整分配结构、理顺分配关系。
本轮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过热一个显著特征为:一方面,投资大幅度增加,不合理的盲目投资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投资的高增长并没有能够有效地带动就业的增加。
众所周知,投资对增加就业的作用本应该十分明显,但为何会出现此次投资大幅度增加,就业却依旧低迷的反常现象呢﹖我们观察到,本次出现投资过热的行业,比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均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就业的拉动效果不明显。而对增加就业有较强拉动作用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比如食品工业、服装加工工业、服务行业等第三产业,并没有出现投资过热的局面,有些行业甚至还出现了投资低迷的现象。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本轮投资过热的宏观表现是投资大幅度增加,而就业形势却没有明显的好转。
造成此次投资过热的深层次原因是消费结构出了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萨缪尔森认为“要素需求是派生需求,消费者需求决定企业投入需求”,依据此观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出现投资过热现象,是由社会对房地产、汽车等高档次消费品的需求异常旺盛决定的。而由于社会对一般民用消费品需求不足,难以激发投资者向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般民用消费品领域进行投资的热情。由此可见,是消费需求结构的失衡导致了部分行业出现了投资过热。
造成目前社会对高档次消费品的需求旺盛,对关乎国计民生的一般日常消费品需求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造成社会对一般日常消费品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一,以广大农民和城市普通职工为主的一般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偏低,因此其购买力较弱,形不成有效的消费需求。二,对收入较低的普通劳动者阶层而言,现阶段其储蓄意愿要远远强于消费意愿。随着住房改革、教育改革与医疗改革的实施和深入,群众对未来的预期有着很强的不确定性,他们必须为将来子女接受教育以及自身的防病养老而努力储蓄,这样以来极大地压制了其消费需求。三,高收入阶层对一般民用消费品的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其消费兴趣已经转向了高档次的消费品领域,因此这一阶层对一般民用日常消费品的需求也不高。以上因素共同作用,使宏观表现为社会对一般民用日常消费品的消费需求不足。造成社会对高档次消费品的需求旺盛的主要原因有:一,高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已经完成了升级,他们完全有能力消费高档住宅、高档汽车等高档次消费品。二,一部分高收入阶层已经将高档公寓、别墅等耐用消费品作为一种使其资产保值增值的投资理财产品。前些时间各地出现的“温州炒房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三,现在较为严重的公款消费也对高档次消费品的需求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以上原因使宏观上表现为社会对高档次消费品的需求旺盛。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目前消费需求结构失衡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在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要调整消费结构,进而优化投资结构,治理投资过热,必须在理顺分配关系,努力使收入分配机制更加合理上下工夫。
当前,调整分配关系必须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大幅度增加城市工人收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内涵,以人为本首先是民生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政府应该努力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低保标准,如果低收入政策继续执行下去,必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还应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严格执行中央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规定,取消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的行为。二是,严厉打击偷税漏税的不法行为,加大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力度,使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调节收入分配职能的作用。三是,严格控制公款消费,加大机关用车制度改革、话费制度改革的力度,使福利消费货币化、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