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们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现印发给你们,请布置所属企业从2000年1月1日起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附件一: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
引言
1.本准则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2.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换入、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以及相关损益的确认。
3.本准则不涉及以下事项:
(1)放弃非现金资产(不包括股权)取得股权;
(2)企业合并中所涉及的非货币性交易。
定义
4.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
(1)非货币性交易,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2)货币性资产,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3)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4)待售资产,指企业为出售而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商品、短期股票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5)非待售资产,指待售资产以外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库存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
(6)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5.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包括:
(1)待售资产之间的交换;
(2)非待售资产之间的交换;
(3)同时换入或换出多项资产,或同时换入、换出多项资产。
6.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但是,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7.在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发生补价,应区别不同情况处理。
支付补价的,应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补价之和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但是,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应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补价之和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收到补价的,应以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基础,确认收益;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扣除补价,加上已确认的收益,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但是,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应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减去补价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8.在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但是,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总额,则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9.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指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之间的交换。
10.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确定,应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两者的公允价值都无法确定,应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不确认损益。
11.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如果发生补价,应区别不同情况处理。
支付补价的,应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后,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确定,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补价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换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都无法确定,应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上补价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不确认损益。
收到补价的,应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加上补价后,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无法确定,应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减去补价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换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都无法确定,应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减去补价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不确认损益。
12.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如果交换行为并没有实现交换的最终目的,比如,换入的资产还需再次进行非货币性交易的,在交换最终目的实现之前,应按本准则第6、7、8条的规定处理。
披露
13.企业应披露如下有关非货币性交易的信息:
(1)非货币性交易的类型;
(2)非货币性交易涉及的金额;
(3)非货币性交易的计价基础以及实现的损益。
附则
14.本准则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15.本准则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指南
一、基本要求
(一)企业应分清非货币性交易与货币性交易的界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类交易,按照交易对象的属性,可分为非货币性交易和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交易不同于企业发生的一般交易行为,它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本准则旨在规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换出资产如何计价,以及相关损益如何确认的问题。
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有时也会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这里的货币性资产,称为补价。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并不意味着不涉及任何货币性资产,如果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则仍属于非货币性交易。为便于判断,一般以25%作为参考比例。如果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含25%),则视为非货币性交易,应根据本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如果这一比例高于25%(不含25%),则视为货币性交易,应根据货币性交易的核算原则进行会计处理。例如,甲公司用一台设备A1交换乙公司的设备A2,以利于生产经营。在交换日,设备A1的账面原值为1 000 000元,累计折旧为20 000元;设备A2的账面原值为90 000元,累计折旧为15 000元。设备A1的公允价值为65 000元,设备A2的公允价值为70 000元。甲公司另支付银行存款5 000元给乙公司。在这项交易中,甲公司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即,银行存款)5 000元占换入设备A2公允价值70 000元的比例为7.14%(5000/70 000)。由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7.14%,低于25%,所以,可以判定这项交易为非货币性交易,应根据本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又如,上例中,如果设备A2的公允价值为90 000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公司需另支付银行存款25 000元。在这项交易中,甲公司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即,银行存款)25 000元占换入设备A2公允价值90 000元的比例为27.78%(25 000/90 000)。由于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27.78%,高于25%,所以,可以判定这项交易为货币性交易,应根据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二)企业应分清盈利过程完成的非货币性交易与盈利过程没有完成的非货币性交易的界限
盈利过程是否完成是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概念。这里所讲的盈利过程是否完成,强调的是持有换入资产相对于换出资产的目的是否发生变化。比如,换入的资产,其用途不同于换出的资产,则这一交易的盈利过程已经完成,换出资产所蕴含的经济利益已经实现;又如,换入资产的用途与换出资产的用途是一样的,只是改变了资产的具体形态,仍然服务于原来的目的,则这一交易的盈利过程就没有完成,换出资产所蕴含的经济利益还没有实现。如果非货币性交易盈利过程已经完成,则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标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非货币性交易盈利过程没有完成,则采用账面价值作为计量标准,一般不确认损益。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即发生了减值,则应确认损益。因此,企业必须分清盈利过程完成的非货币性交易与盈利过程没有完成的非货币性交易的界限。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非货币性交易,虽然换入资产的用途不同于换出资产,但换入资产还需再次用于非货币性交易,才能实现交易的最终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应视为盈利过程没有完成。比如,用商品换入一台设备,计划再用该设备换取另一种设备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这一交易的盈利过程就没有完成。当然,在盈利过程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也应当确认换出资产的减值损失。
(三)企业应合理划分非货币性交易损益的归属
非货币性交易是企业的特殊交易行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交易。为正确核算非货币性交易损益,企业必须正确区分非货币性交易损益的性质,合理划分非货币性交易损益的归属。
对于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损益,企业应正确区分其性质,确定其归属。例如,在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换出的资产是原材料、库存商品,则其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可记入“存货跌价损失”科目;如果换出的资产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则其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可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如果换出的资产是长期股权投资,则其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可记入“投资收益”科目。在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补价时,以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基础确认的收益,其会计处理方法是:如果换出的资产是原材料、库存商品,所确认的收益可记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科目,并在利润表中“其他业务利润”项下增设“非货币性交易收益”项目加以反映;如果换出的资产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确认的收益可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如果换出的资产是长期股权投资,所确认的收益可记入“投资收益”科目。
对于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损益,企业应正确区分其性质,分别归属于“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具体地说,如果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损益与主营业务内容有直接关系,应在“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如果与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有关,应在“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核算;如果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应在“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如果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固定资产,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然后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
二、关于引言
本准则在引言部分指出,下述事项不包括在本准则范围之内:(1)放弃非现金资产(不包括股权)取得股权;(2)企业合并中所涉及的非货币性交易。
放弃非现金资产(不包括股权)取得股权,已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范,不包括在本准则范围内。放弃股权以取得股权,如果属于企业合并,将由相关准则或制度规范;如果不属于企业合并,则按本准则进行会计处理。
三、关于定义
本准则对“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交易”、“待售资产”、“非待售资产”、“公允价值”进行了定义,以下分别加以说明。
1.货币性资产
货币性资产,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这里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货币性资产是相对于非货币性资产而言的。二者区分的主要依据是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否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如果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则该资产是货币性资产;反之,如果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则该资产是非货币性资产。
一般来说,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项目中属于货币性资产的项目有:货币资金、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应收补贴款、其它应收款等。
2.非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例如,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经营过程,通过折旧方式将其磨损价值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然后通过该产品销售获利,固定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因此,固定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一般来说,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项目有:股权投资、预付账款、存货(在途物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生产成本)、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3.非货币性交易
非货币性交易,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通常情况下,商品交易是用货币性资产(如现金)来交换非货币性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在这里,所交换的货币性资产的金额,是计量企业收到的非货币性资产成本的基础,也是计量企业转出非货币性资产的收益或损失的基础。但是,非货币性交易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表现为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
当然,非货币性交易中,有时可能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本准则指南提出了一个参考比例,即,如果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含25%),仍视为非货币性交易;如果这一比例高于25%(不含25%),则视为货币性交易。
4.待售资产
待售资产,指企业为出售而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商品、短期股票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待售资产是相对于非待售资产而言的。二者区分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不同。待售资产是指企业为出售而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企业持有待售资产的目的不是为在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使用,而是为了通过出售获利。例如,企业持有商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销售获利,而不是为了通过使用获利,所以,商品属于待售资产。
5.非待售资产
非待售资产,指待售资产以外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库存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
非待售资产是指企业不是为出售而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企业持有非待售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作为劳动对象或劳动手段,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不是通过出售获利。例如,企业持有库存材料的主要目的是作为劳动对象,通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其进行加工形成商品,然后通过销售获利;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作为劳动手段,通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作用于劳动对象,或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同时以折旧方式将其磨损价值转移到产品成本中,最后通过销售该产品获利。所以,库存材料、固定资产都属于非待售资产。
6.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是: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
具体地说,公允价值可按以下方法确定:
(1)有价证券,按现行市价确定;
(2)非有价证券,应根据同类企业类似证券的市盈率、股利率及其预期增长率等因素估计确定;
(3)存货,按其形态分别确定:
产成品和商品,按其售价减去处置费用和合理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在产品,按其产成品的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尚需发生的成本、处置费用和合理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原材料,按现行重置成本确定;
(4)固定资产,区分不同情况确定:
使用的固定资产,按现行重置成本确定;
暂时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具有类似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的现行重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二者孰低确定;
为出售而持有的固定资产,按可变现净值确定;
(5)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按评估价值确定。
四、关于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一)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范围
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待售资产与待售资产之间的交换以及非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之间的交换。例如,库存商品与库存商品相交换、库存商品与短期股票投资相交换、原材料与原材料相交换、原材料与固定资产相交换、原材料与无形资产相交换,等等。
此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企业以一项资产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或同时以多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或以多项资产同时换入多项资产,也视为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二)不涉及补价情况下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但是,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在换出资产没有发生减值的情况下,如果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仍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期末再按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这里所讲的“账面价值”,一般为资产的账面余额扣除(或加上)有关备抵账户(或附加账户)金额后的净值。其中,“账面余额”是指账户在期末的实际余额,即,账户未扣除相关准备之前的余额。例如,存货的账面价值,就是存货的账面余额扣除有关存货跌价损失准备后的金额;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就是债券投资的面值,加应收利息,再加(或减)未摊销溢价(或折价)后的金额,扣除有关长期投资减值的准备。
对于非货币性交易中发生的增值税,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例如,如果非货币性交易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是存货,则有关增值税应分别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或“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如果非货币性交易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是固定资产,则有关增值税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发生的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金,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例如,如果非货币性交易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是存货,则有关营业税金、消费税金应分别记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如果非货币性交易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是固定资产,则有关营业税金应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如果非货币性交易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是无形资产,则有关营业税金应记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
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发生的一些费用,如资产评估费、运杂费等,可以根据资产计价原则直接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举例--例1
资料:甲公司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车床A交换乙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车床B。甲公司换入乙公司车床B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用。车床A原值为1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50 000元,公允价值为75 000元。车床B的原值为2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20 000元,公允价值为75 000元。假设整个交易过程没有发生相关税费。
分析:甲公用拥有车床A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而不是为了通过出售获利;换入乙公司车床B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自用,而不是为了通过出售获利,即,甲公司换入、换出的车床都属于非待售资产。所以,甲公司进行的非货币性交易属于非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相交换,即,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
会计处理:甲公司
第一步,确定换出资产车床A是否发生减值
换出资产设备A的公允价值为75 000元,换出资产设备A的账面价值为50 000元(原值100 000元-累计折旧50 000元),换出资产设备A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为25 000元(75 000元-50 000元),即,换出资产设备A没有发生减值。因此,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第二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 000
累计折旧 50 000
贷:固定资产-A 100 000
借:固定资产-B 5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0 000
举例--例2
资料:甲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茶杯交换乙公司的一批库存商品保健杯,以备销售。库存商品茶杯的账面价值为150 000元,公允价值为135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库存商品保健杯的账面价值为123 000元,公允价值为135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假设整个交易过程除增值税以外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分析:甲公司持有库存商品茶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销售获利,而不是为了自用;换入乙公司库存商品保健杯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销售获利,而不是为了自用,即,甲公司换入、换出的库存商品都属于待售资产。所以,甲公司进行的非货币性交易属于待售资产与待售资产相交换,即,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
会计处理:甲公司
第一步,确定换出资产库存商品茶杯是否发生减值
换出资产库存商品茶杯的公允价值为135 000元,账面价值为150 000元,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为15 000元(135 000元-150 000元),即,换出资产库存商品茶杯已发生减值。因此,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第二步,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
根据增值税的有关规定,企业以库存商品与库存商品相交换,视同销售行为发生,应计算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缴纳增值税。
换出商品的销项税额为 135 000×17%=22 950元
换入商品的进项税额为 135 000×17%=22 950元
第三步,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保健杯 135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2 950
存货跌价损失 15 000
贷:库存商品--茶杯 15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2 950
(三)涉及补价情况下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如果发生补价,应区别不同情况处理。
1.支付补价
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支付补价的,如果换出资产没有发生减值,即,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低于其账面价值,基本原则是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补价之和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用公式表示为: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
如果换出资产发生减值,即,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则应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补价之和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用公式表示为: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
确认的损失额=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2.收到补价
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收到补价的,如果换出资产没有发生减值,即,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低于其账面价值,基本原则是以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基础,确认收益;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扣除补价,加上已确认的收益,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确认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确认的收益
或者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如果换出资产发生减值,即,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则应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减去补价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用公式表示为: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
确认的损失额=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举例--例3
资料:M公司拥有一个出租车队以经营出租业务,其主要车辆是福特公司的汽车。M公司希望通过增加通用公司的汽车来提高出租车队汽车的种类。因此,M公司与也拥有一个出租车队经营出租业务的N公司商定,M公司用一辆福特汽车交换N公司的一辆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的原值为15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5 000元,公允价值为160 000元;通用汽车的原值为2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64 000元,公允价值为170 000元。M公司另外向N公司支付银行存款10 000元。假设整个交换过程没有发生相关税费。
分析:M公司拥有出租车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经营出租业务获利,而不是为了出售获利;换入N公司拥有的通用公司汽车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经营出租业务获利,而不是为了出售获利,即,M公司换入、换出的汽车都属于非待售资产。所以,M公司进行的非货币性交易属于非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相交换,即,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
N公司拥有出租车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经营出租业务获利,而不是为了出售获利;换入M公司拥有的福特公司汽车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经营出租业务获利,而不是为了出售获利,即N公司换入、换出的汽车都属于非待售资产。所以,N公司进行的非货币性交易属于非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相交换,即,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
会计处理:M公司
第一步,计算确定所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为
10 000/(10 000+160 000)=5.88%
由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为5.88%,低于25%,因此,这一交换行为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应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步,计算确定换出资产福特汽车是否发生减值
换出资产福特汽车的公允价值为160 000元,换出资产福特汽车的账面价值为135 000元(原值150 000元-累计折旧15 000元),换出资产福特汽车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为25 000元(160000元-135 000元),即,换出资产福特汽车没有发生减值。
因此,M公司应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补价之和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第三步,计算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135 000+10 000=145 000元
第四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135 000
累计折旧 15 000
贷:固定资产--福特汽车 15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借:固定资产-通用汽车 145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45 000
会计处理:N公司
第一步,计算确定所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
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10 000/170 000=5.88%
由于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5.88%,低于25%,因此,这一交换行为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应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步,计算确定换出资产通用汽车是否发生减值
换出资产通用汽车的公允价值为170 000元,账面价值为136 000元(原值200 000元-累计折旧64 000元),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为34 000元(170 000元-136 000元),即,换出资产通用汽车没有发生减值。因此,N公司应以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基础,确认收益;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扣除补价,加上已确认的收益,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第三步,计算确定应确认的收益及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应确认的收益=10 000-(10 000/170 000)×136 000=2 000元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136 000-10 000+2 000=128000元
第四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136 000
累计折旧 64 000
贷:固定资产--通用汽车 200 000
借:银行存款 1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 000
借:固定资产--福特汽车 128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28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2 000
贷:营业外收入 2 000
举例--例4
资料:甲公司决定与乙公司交换不同型号的收款机。甲公司拥有收款机的目的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乙公司拥有收款机的目的也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甲公司收款机原值为12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4 000元,经过评估的公允价值为7 000元;乙公司收款机原值为16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6 000元,经过评估的公允价值为9 000元。甲公司向乙公司另支付银行存款2 000元。假设整个交易过程没有发生相关税费。
分析:甲公司拥有收款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而不是为了出售;换入乙公司收款机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而不是为了出售,即,甲公司换入、换出的收款机都属于非待售资产。所以,甲公司进行的非货币性交易属于非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相交换,即,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
乙公司拥有收款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而不是为了出售;换入甲公司收款机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而不是为了出售,即,乙公司换入、换出的收款机都属于非待售资产。所以,乙公司进行的非货币性交易属于非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相交换,即,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
会计处理:甲公司
第一步,计算确定所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为
2 000/(7 000+2 000)=22.22%
由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为22.22%,低于25%,因此,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行为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应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步,确定换出收款机是否发生减值
换出资产收款机的公允价值为7 000元,账面价值为8 000元(原值12 000元-累计折旧4 000元),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为1 000元(7 000元-8 000元),即,换出资产收款机已发生减值。因此,应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补价之和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第三步,计算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及确认的损失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7 000+2 000=9 000元
确认的损失=(12 000-4 000)-7 000=1 000元
第四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8 000
累计折旧 4 000
贷:固定资产--收款机 12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2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借:固定资产--收款机 9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9 000
借:营业外支出 1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 000
会计处理:乙公司
第一步,计算确定所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
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2 000/9 000=22.22%
由于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22.22%,低于25%,因此,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行为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应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步,计算确定换出资产收款机是否发生减值
换出资产收款机的公允价值为9 000元,账面价值为10 000元(原值16 000元-累计折旧6 000元),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为1 000元(9 000元-10 000元),即,换出资产收款机发生减值。因此,应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减去补价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第三步,计算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及确认的损失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9 000-2 000=7 000元
应确认的损失=(16 000-6 000)-9 000=1 000元
第四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 000
累计折旧 6 000
贷:固定资产--收款机 16 000
借:银行存款 2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 000
借:固定资产--收款机 7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7 000
借:营业外支出 1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 000
(四)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多项资产
在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应分别是否涉及补价,参照本准则第6条、第7条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1.未涉及补价
在未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基本原则是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进行分配,以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但是,如果换出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总额,则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进行分配,以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各项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与其账面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举例--例5
资料:甲公司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一辆货运汽车和一辆客运汽车同时交换乙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一台机床和一台电脑。甲公司货运汽车的原值为2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00 000元,公允价值为150 000元;客运汽车的原值为1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50 000元,公允价值为75 000元。乙公司机床的原值为3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200 000元,公允价值为160 000元;电脑的原值为8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20 000元,公允价值为65 000元。假设整个交换过程没有发生相关税费。
分析:甲公司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一辆货运汽车和一辆客运汽车同时交换乙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一台机床和一台电脑,为多项资产与多项资产相交换,且属于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
会计处理:甲公司
第一步,计算确定换出资产货运汽车和客运汽车是否发生减值
换出资产货运汽车的公允价值为150 000元,客运汽车的公允价值为75 000元;换出资产货运汽车的账面价值为100 000元(原值200 000元-累计折旧100 000元),客运汽车的账面价值为50 000元(原值100 000元-累计折旧50 000元)。换出资产货运汽车和客运汽车的公允价值总额为225 000元(150 000元+75 000元),换出资产货运汽车和客运汽车账面价值总额为150 000元(100 000元+50 000元),换出资产货运汽车和客运汽车公允价值总额超过其账面价值总额的差额为75 000元(225 000元-150 000元),即,换出资产货运汽车和客运汽车没有发生减值。因此,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进行分配,以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第二步,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机床公允价值占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160 000/(160 000+65 000)=71%
电脑公允价值占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65 000/(160 000+65 000)=29%
第三步,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机床的入账价值:(100 000+50 000)×71%=106 500元
电脑的入账价值:(100 000+50 000)×29%=43 500元
第四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150 000
累计折旧 150 000
贷:固定资产--货运汽车 200 000
--客运汽车 100 000
借:固定资产--机床 106 500
--电脑 43 5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50 000
举例--例6
资料:M公司决定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一间厂房和一台搅拌机同时交换N公司用于生产经营过程的一批原材料和一块土地,该土地拟用来建造厂房。M公司厂房的原值为1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20 000元,公允价值为65 000元;搅拌机的原值为9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5 000元,公允价值为70 000元。N公司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为20 000元,市价(含增值税)为35 1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土地的账面价值为80 000元,公允价值为99 900元。假设整个交换过程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分析:M公司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一间厂房和一台搅拌机同时交换N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一块土地,为多项资产与多项资产相交换,且属于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
会计处理:M公司
第一步,计算确定换出资产厂房和搅拌机是否发生减值
换出资产厂房的公允价值为65 000元,搅拌机的公允价值为70 000元;换出资产厂房的账面价值为80 000元(原值100 000元-累计折旧20 000元),搅拌机的账面价值为75 000元(原值90 000元-累计折旧15 000元)。换出资产厂房和搅拌机的公允价值总额为135 000元(65 000元+70 000元),换出资产厂房和搅拌机的账面价值总额为155 000元(80 000元+75 000元),换出资产厂房和搅拌机公允价值总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总额的差额为20 000元(135000元-155 000元),即,换出资产厂房和搅拌机发生减值。因此,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进行分配,以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各项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与其账面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第二步,计算确定原材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原材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35 100/(1+17%)×17%=5 100元
第三步,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土地公允价值占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99 900/(99 900+35 100)=74%
原材料公允价值占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35 100/(99 900+35 100)=26%
第四步,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土地的入账价值:(65 000+70 000)×74%=99 900元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含增值税):(65 000+70 000)×26%=35 100元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不含增值税):35 100-5 100=30 000元
第五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155 000
累计折旧 35 000
贷:固定资产--厂房 100 000
--搅拌机 90 000
借:原材料 3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 100
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99 9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35 000
借:营业外支出 2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 000
2.涉及补价
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应区别不同情况处理。
支付补价的,基本原则是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各项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与补价之和进行分配,以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但是,如果换出各项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总额,则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各项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与补价之和进行分配,以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各项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与其账面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收到补价的,基本原则是按补价占换出各项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为基础,确认收益;以换出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扣除补价,加上已确认的收益,作为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并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进行分配,以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但是,如果换出各项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总额,则应以换出各项资产公允价值总额减去补价作为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并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进行分配,以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各项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与其账面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举例--例7
资料:M公司拥有一个出租车队经营出租业务,其主要车辆是福特公司的汽车和长春一汽公司的汽车。M公司希望通过增加通用公司的汽车和丰田公司的汽车来提高出租车队汽车的种类,因此,M公司与也拥有一个出租车队经营出租业务的N公司商定,M公司用一辆福特汽车和一辆长春汽车交换N公司的一辆通用汽车和一辆丰田汽车。福特汽车的原值为15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5 000元,公允价值为160 000元;一汽汽车的原值为1 0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600 000元,公允价值为500 000元。通用汽车的原值为2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64 000元,公允价值为170 000元;丰田汽车的原值为8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450 000元,公允价值为500 000元。M公司另外向N公司支付银行存款10 000元。假设整个交换过程没有发生相关税费。
分析:M公司以拥有的一辆福特公司汽车和一辆长春一汽公司汽车同时交换N公司拥有的一辆通用汽车和一辆丰田汽车,为多项资产与多项资产相交换,且属于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
会计处理:M公司
第一步,计算确定所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为:
10 000/(160 000+500 000+10 000)=1.49%
由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为1.49%,低于25%,因此,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行为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应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步,计算确定换出资产福特汽车和一汽汽车是否发生减值
换出资产福特汽车的公允价值为160 000元,一汽汽车的公允价值为500 000元;换出资产福特汽车的账面价值为135 000元(原值150 000元-累计折旧15 000元),一汽汽车的账面价值为400 000元(原值1 000 000元-累计折旧600 000元)。换出资产福特汽车和一汽汽车的公允价值总额为660 000元(160 000元+500 000元),换出资产福特汽车和一汽汽车的账面价值总额为535 000元(135 000元+400 000元),换出资产福特汽车和一汽汽车公允价值总额超过其账面价值总额的差额为125 000元(660 000元-535 000元),即换出资产福特汽车和一汽汽车没有发生减值。因此,M公司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各项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与补价之和进行分配,以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第三步,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通用汽车公允价值占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170 000/(170 000+500 000)=25%
丰田汽车公允价值占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500 000/(170 000+500 000)=75%
第四步,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通用汽车的入账价值:(135 000+400 000+10 000)×25%=136 250元
丰田汽车的入账价值:(135 000+400 000+10 000)×75%=408 750元
第五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535 000
累计折旧 615 000
贷:固定资产--福特汽车 150 000
--一汽汽车 1 000 000
借:固定资产--通用汽车 136 250
--丰田汽车 408 75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45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会计处理:N公司
第一步,计算确定所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
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
10 000/(170 000+500 000)=1.49%
由于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1.49%,低于25%,因此,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行为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应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步,计算确定换出资产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是否发生减值
换出资产通用汽车的公允价值为170 000元,丰田汽车的公允价值为500 000元;换出资产通用汽车的账面价值为136 000元(原值200 000元-累计折旧64 000元),丰田汽车的账面价值为350 000元(原值800 000元-累计折旧450 000元)。换出资产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的公允价值总额为670 000元(170 000元+500 000元),换出资产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的账面价值总额为486 000元(136 000元+350 000元),换出资产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公允价值总额超过其账面价值总额的差额为184 000元(670 000元-486 000元),即,换出资产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没有发生减值。因此,N公司应按补价占换出各项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为基础,确认收益;以换出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扣除补价,加上已确认的收益,作为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并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进行分配,以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第三步,计算确定确认的收益及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应确认的收益为:
10 000-10 000/(170 000+500 000)×(136 000+350 000)=2 746元
换入各项资产入账价值总额为:
(136 000+350 000)-10 000+2 746=478 746元
第四步,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福特汽车公允价值占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160 000/(160 000+500 000)=24%
一汽汽车公允价值占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500 000/(160 000+500 000)=76%
第五步,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福特汽车的入账价值:478 746×24%=114 899元
一汽汽车的入账价值:478 746×76%=363 847元
第六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486 000
累计折旧 514 000
贷:固定资产--通用汽车 200 000
--丰田汽车 800 000
借:固定资产--福特汽车 114 899
--一汽汽车 363 847
贷:固定资产清理 478 746
借:银行存款 1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2 746
贷:营业外收入 2 746
举例--例8
资料:甲饮食公司决定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餐厅和一台食品加工机换入乙出租汽车公司的一辆丰田汽车和一辆奔驰汽车,用于经营目的。乙出租汽车公司拥有丰田汽车和奔驰汽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经营出租业务。甲饮食公司餐厅的原值为8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05 000元,公允价值为600 000元;食品加工机的原值为1 0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400 000元,公允价值为500 000元。乙出租汽车公司丰田汽车的原值为1 85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 000 000元,公允价值为750 000元;奔驰汽车的原值为8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300 000元,公允价值为450 000元。甲饮食公司另外向乙出租汽车公司支付银行存款100 000元。假设整个交换过程没有发生相关税费。
分析:甲饮食公司以拥有的餐厅和一台食品加工机同时交换乙出租汽车公司拥有的一辆丰田汽车和一辆奔驰汽车,为多项资产与多项资产相交换,且属于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
会计处理:甲饮食公司
第一步,计算确定所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为:
100 000/(600 000+500 000+100 000)=8.3%
由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8.3%,低于25%,因此,这一交换行为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应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步,计算确定换出资产餐厅和食品加工机是否发生减值
换出资产餐厅的公允价值为600 000元,食品加工机的公允价值为500 000元;换出资产餐厅的账面价值为695 000元(原值800 000元-累计折旧105 000元),食品加工机的账面价值为600 000元(原值1 000 000元-累计折旧400 000元)。换出资产餐厅和食品加工机的公允价值总额为1 100 000元(600 000元+500 000元),换出资产餐厅和食品加工机的账面价值总额为1 295 000元(695 000元+600 000元),换出资产餐厅和食品加工机账面价值总额超过其公允价值总额的差额为195 000元(1 295 000元-1100 000元),即,换出资产餐厅和食品加工机发生减值。因此,甲饮食公司应以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各项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与补价之和进行分配,以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各项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与其账面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第三步,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丰田汽车公允价值占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750 000/(750 000+450 000)=62.5%
奔驰汽车公允价值占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450 000/(750 000+450 000)=37.5%
第四步,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丰田汽车的入账价值:(600 000+500 000+100 000)×62.5%=750 000元
奔驰汽车的入账价值:(600 000+500 000+100 000)×37.5%=450 000元
第五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295 000
累计折旧 505 000
贷:固定资产--餐厅 800 000
--食品加工机 1 000 000
借:固定资产--丰田汽车 750 000
--奔驰汽车 45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 20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借:营业外支出 195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95 000
会计处理:乙出租汽车公司
第一步,计算确定所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
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
100 000/(750 000+450 000)=8.3%
由于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8.3%,低于25%,因此,这一交换行为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应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步,计算确定换出资产丰田汽车和奔驰汽车是否发生减值
换出资产丰田汽车的公允价值为750 000元,奔驰汽车的公允价值为450 000元;换出资产丰田汽车的账面价值为850 000元(原值1 850 000元-累计折旧1 000 000元),奔驰汽车的账面价值为500 000元(原值800 000-累计折旧300 000元)。换出资产丰田汽车和奔驰汽车的公允价值总额为1 200 000元(750 000元+450 000元),换出资产丰田汽车和奔驰汽车的账面价值总额为1 350 000元(850 000元+500 000元),换出资产丰田汽车和奔驰汽车公允价值总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总额的差额为150 000元(120 000元-1 350 000元),即,换出资产丰田汽车和奔驰汽车发生减值。因此,N出租汽车公司应以换出各项资产公允价值总额减去补价作为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并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进行分配,以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各项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与其账面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第三步,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
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750 000+450 000)-100 000=1 100 000元
第四步,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餐厅公允价值与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600 000/(600 000+500 000)=54.5%
食品加工机公允价值占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500 000/(600 000+500 000)=45.5%
第五步,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餐厅的入账价值:1 100 000×54.5%=599 500元
食品加工机的入账价值:1 100 000×45.5%=500 500元
第六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350 000
累计折旧 1 300 000
贷:固定资产--丰田汽车 1 850 000
--奔驰汽车 800 000
借:固定资产--餐厅 599 500
--食品加工机 500 5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 100 000
借:银行存款 1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0 000
借:营业外支出 15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50 000
五、关于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之间的交换。例如,库存商品与固定资产相交换、库存商品与原材料相交换、库存商品与固定资产相交换、库存商品与无形资产相交换,等等。
(一)不涉及补价情况下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基本原则是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确定,应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两者的公允价值都无法确定,应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不确认损益。
举例--例9
资料:甲木器加工公司决定以生产的账面价值为8 500元的一张办公桌换入乙板材加工公司的二立方米木材,木材的账面价值为8 000元。甲木器加工公司换入木材的主要目的是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其加工成产品。办公桌的公允价值为10 000元,木材的公允价值为10 000元。甲木器加工公司销售办公桌的增值税税率为17%,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乙板材加工公司销售木材的增值税税率为17%,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假设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
分析:甲木器加工公司持有办公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销售获利,而不是为了自用;换入乙板材加工公司持有的木材是为了自用,而不是为了销售获利,即,甲木器加工公司换出的办公桌属于待售资产,换入的木材属于非待售资产。所以,甲木器加工公司进行的非货币性交易属于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相交换,即,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由于办公桌和木材的公允价值都是已知的,因此,甲木器加工公司应以换入木材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
会计处理:甲木器加工公司
第一步,计算确定非货币性交易产生的损益
换出资产办公桌的公允价值为10 000元,换出资产办公桌的账面价值为8 500元,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为1 500元(10000元-8 500元),因此,非货币性交易产生收益,应予以确认。
第二步,计算换入资产木材增值税进项税额、换出资产办公桌销项税额
换入资产木材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0 000×17%=1 700元
换出资产办公桌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0 000×17%=1 700元
第三步,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1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7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 500
贷:库存商品 8 500
举例--例10
资料:甲销售公司决定用一批商品交换乙公司的一台设备。甲销售公司换入设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用。商品的账面价值为100 000元,公允价值为300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设备的公允价值无法获知。假设交换过程中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分析:
甲销售公司持有商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销售获利,而不是为了自用;换入乙公司的设备是为了自用,而不是为了出售获利,即,甲销售公司换出的商品属于待售资产,换入乙公司的设备属于非待售资产。所以,甲公司进行的非货币性交易属于非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相交换,即,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由于换入乙公司设备的公允价值无法获知,而甲销售公司换出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是已知的,因此,甲销售公司应以换出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会计处理:甲销售公司
第一步,计算确定非货币性交易产生的损益
换出资产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为300 000元,换出资产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为100 000元,换出资产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为200 000元(300 000元-100 000元),因此,非货币性交易产生收益,应予以确认。
第二步,计算库存商品增值税销项税额
库存商品增值税销项税额为 300 000×17%=51 000元
第三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设备 351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 000
贷:库存商品 100 000
举例--例11
资料:甲饮食公司以其生产的一批食品交换乙制造公司的一套餐饮设备。甲饮食公司换入乙制造公司的餐饮设备的目的是为了自用。甲饮食公司食品的账面价值为695 000元。乙制造公司设备的账面价值为850 000元。假设不可能合理地获知食品和设备的公允价值,同时假设交换过程没有发生相关税费。
分析:甲饮食公司拥有食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出售获利,而不是为了自用;换入乙制造公司拥有设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用,而不是为了出售获利,即,甲饮食公司换出的食品属于待售资产,换入乙制造公司拥有的餐饮设备属于非待售资产。所以,甲公司进行的非货币性交易属于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相交换,即,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由于食品和设备的公允价值都无法合理确知,因此,甲饮食公司只能以换出的食品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设备的入账价值,不确认损益。
会计处理:甲公司
借:固定资产 695 000
贷:库存商品 695 000
(二)涉及补价情况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如果发生补价,应区别不同情况处理。
1.支付补价
支付补价的,其基本原则是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后,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即,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确定,则应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加上补价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换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都无法确定,则应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上补价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不确认损益。
2.收到补价
收到补价的,其基本原则是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加上补价后,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即,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无法确定,则应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减去补价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换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都无法确定,则应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减去补价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不确认损益。
举例--例12
资料:甲汽车销售公司以一辆货运汽车交换乙公司用于生产产品的一台机器。甲汽车销售公司换入乙公司机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用,乙公司换入甲汽车销售公司汽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转手销售获利。货运汽车的原值为1 0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400 000元,公允价值为500 000元;机器的原值为8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450 000元,公允价值为400 000元。乙公司向甲公司另外支付银行存款100 000元。假设整个交易过程没有发生相关税费。
分析:甲汽车销售公司拥有货运汽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销售获利,而不是为了自用;换入乙公司机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用,而不是为了通过销售获利,即,甲汽车销售公司换出的货运汽车属于待售资产,换入乙公司的机器属于非待售资产。所以,甲汽车销售公司进行的非货币性交易属于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相交换,即,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甲汽车销售公司获得的机器的成本应以其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乙公司拥有机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生产产品获利,而不是为了出售获利;换入甲汽车销售公司汽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销售获利,而不是为了自用,即,乙公司换出的机器属于非待售资产,换入甲汽车销售公司的货运汽车属于待售资产。所以,乙公司进行的非货币性交易属于非待售资产与待售资产相交换,即,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乙公司获得的货运汽车的成本应以其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会计处理:甲汽车销售公司
第一步,计算确定所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
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100 000/500 000=20%
由于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20%,低于25%,因此,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行为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应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步,计算确定非货币性交易产生的损益
换出资产货运汽车的公允价值为500 000元,换出资产货运汽车的账面价值为600 000元(原值1 000 000元-累计折旧400 000元),换出资产货运汽车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为100 000元(500 000元-600 000元)。由于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因此,非货币性交易产生损失,应予以确认。
第三步,计算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400 000元
第四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600 000
累计折旧 400 000
贷:固定资产--货运汽车 100 000
借:银行存款 1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0 000
借:固定资产--机器 4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00 000
借:营业外支出 1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0 000
会计处理:乙公司
第一步,计算确定所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为
100 000/(100 000+400 000)=20%
由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为20%,低于25%,因此,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行为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应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步,计算确定非货币性交易产生的损益
换出资产机器的公允价值为400 000元,换出资产机器的账面价值为350 000元(原值800 000元-累计折旧450 000元),换出资产机器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为50 000元(400 000元-350 000元)。由于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因此,非货币性交易产生收益,应予以确认。
第三步,计算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500 000元
第四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350 000
累计折旧 450 000
贷:固定资产--机器 800 000
借:固定资产--货运汽车 5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0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50 000
举例--例13
资料:
甲汽车销售公司以一批车辆和银行存款交换乙公司的一台用于出售的设备。甲汽车销售公司换入设备的主要目的是自用,乙公司换入甲汽车销售公司的车辆是为了自用。车辆的原值为64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22 000元,账面价值为42 000元,公允价值为69 000元。除了车辆外,甲公司还必须向乙公司另外支付银行存款21 000元。设备的原值为168 000元,累计折旧为100 000元,账面价值为68 000元,其公允价值无法评估。假设整个交易过程没有发生相关税费。
分析:甲汽车销售公司拥有车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销售获利,而不是为了自用;换入乙公司设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用,而不是为了销售获利,即,甲汽车销售公司换出的车辆属于待售资产,换入乙公司拥有的设备属于非待售资产。所以,甲汽车销售公司进行的非货币性交易属于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相交换,即,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由于设备的公允价值无法合理获知,因此,甲汽车销售公司获得的设备的成本应以其换出的车辆的公允价值加支付的银行存款进行计量。
乙公司拥有设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出售获利,而不是为了自用;换入甲汽车销售公司车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用,而不是为了通过销售获利,即,乙公司换出的设备属于待售资产,换入的甲汽车销售公司的车辆属于非待售资产。所以,乙公司进行的非货币性交易属于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相交换,即,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乙公司换入车辆的成本应以其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会计处理:甲汽车销售公司
第一步,计算确定所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为
21 000/(21 000+69 000)=23.33%
由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为23.33%,低于25%,因此,这一交换行为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应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步,计算确定非货币性交易产生的损益
换出资产车辆的公允价值为69 000元,换出资产车辆的账面价值为42 000元(原值64 000元-累计折旧22 000元),换出资产车辆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为27 000元(69 000元-42 000元)。由于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因此,非货币性交易产生收益,应予以确认。
第三步,计算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69 000+21 000=90 000元
第四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42 000
累计折旧 22 000
贷:固定资产--车辆 64 000
借:固定资产--设备 168 000
累计折旧 78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9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21 000
贷:银行存款 21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27 000
贷:营业外收入 27 000
会计处理:乙公司
第一步,计算确定所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与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
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与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为
21 000/(21 000+69 000)=23.33%
由于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与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为23.33%,低于25%,因此,这一交换行为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应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步,计算确定非货币性交易产生的损益
换出资产设备的公允价值应等于换入资产货运汽车的公允价值与收到的银行存款之和,即,90 000元(69 000元+21 000元),换出资产设备的账面价值为68 000元(原始价值168 000-累计折旧68 000元),换出资产设备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为22 000元(90 000元-68 000元)。由于设备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因此,非货币性交易产生收益,应予以确认。
第三步,计算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69 000元
第四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68 000
累计折旧 100 000
贷:固定资产--设备 168 000
借:银行存款 21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1 000
借:固定资产--车辆 69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69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22 000
贷:营业外收入 22 000
(三)没有实现交换目的的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如果交换行为并没有实现交换的最终目的,即盈利过程没有终止,比如,换入的资产还需再次进行非货币性交易的,则在交换最终目的实现之前,按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例如,甲木材加工公司决定以一批成品家俱交换乙办公设备销售公司的一批电脑。甲公司计划换入电脑后,再从另一公司换取某一设备,用作固定资产。在这个交易中,甲公司持有家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销售获利,换入电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用于交换,换入固定资产,即,甲公司持有的家俱属于待售资产,换入的电脑属于非待售资产。所以,甲公司进行的非货币性交易属于非待售资产与待售资产相交换,属于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但是,由于甲公司换入电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再次进行非货币性交换,这桩交易并没有实现交易的最终目的,所以,甲公司不应按照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而应按照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六、关于披露
按照本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与非货币性交易有关的信息包括:
1.非货币性交易的类型。这一披露要求是指,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以什么资产与什么资产相交换,是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还是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非货币性交易涉及的金额。这一披露要求是指,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3.非货币性交易的计价基础以及实现的损益。这一披露要求是指,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核算非货币性交易采用的计量标准是公允价值还是账面价值、非货币性交易实现的损益及其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