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相比,今年夏粮收购有明显不同的特点。”自治区粮食局办公室主任王卫军分析说,“去年直补(粮食直接补贴)了6个主产区,今年扩大到所有的产粮区,并且直补额由去年的1毛提高到2毛,直补范围也有所扩大,现在,每10天公布15个地州的收购价格。”
新疆粮油集团副总经理俞贵山认为,自治区增加直补标准、范围、品种及夏粮收购价格上涨,对种粮农民在收益上无疑是个喜讯。
实际上,直补范围的扩大已经明显提高了夏粮收购速度。
目前,南疆小麦收获已近尾声。据南疆五地州测产,南疆508余万亩小麦,平均单产390公斤以上,比上年增产15公斤左右。北疆小麦目前也陆续进入成熟期,并开始收割。
自治区粮食局购销市场调控处处长夏卫疆告诉记者,今年总的夏粮收购进度明显快于往年,截至7月13日已入库小麦21.3万吨,较去年增加了13万吨。
收购尚存变数
据了解,今年是粮食企业改制第一年,“老人、老粮、老挂账”的遗留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也会对部分夏粮收购工作造成影响。
自治区粮食局有关人士分析说,国有粮食企业收购进度明显慢于上年,因为,占夏粮产量近一半的伊犁、昌吉小麦主产区的收购高峰尚未到来。
而在南疆地区,与往年一样,南疆由于收购开秤后价格的上涨,部分地方的农民有“存粮待售”的心理,影响了收购进度。
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多家企业竞争收购,形成收购价格上扬,既威胁着粮食企业的经营,又增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贷款的风险,进而造成贷款规模的萎缩和企业经营效益的下降。
实际上,由于今年是农发行支持夏收的“第一仗”,情况特殊,农发行信贷资金计划难掌握,对农民能卖多少粮,外地企业能收多少粮,农发行和当地粮食企业难以把握,收购资金计划难以制订,既可能出现资金下拨后,农民卖粮少或企业收粮少,造成资金闲置,又可能出现计划失实,形成资金紧张,丧失收购时机。
自治区粮食局这位人士总结了今年夏粮收购工作的两大变数,其一是因为粮食企业的购粮资金已由过去的政策性贷款改为商业贷款,农发行及各大商业银行就不能不考虑“锁定”贷款风险。
其次,粮食收购市场和价格全面放开之后,具有收购资格的多元化市场主体加入收购行列,加剧了收购市场的竞争。国有粮食企业能否适应这一转变,发挥主渠道作用,同样是一个新课题。
农发行新疆分行办公室主任杜光生告诉记者,以往农发行贷款只针对国有粮食企业,而今年非国有粮食企业只要通过农发行的资格审查,就可以获得农发行的贷款支持,直接进入粮食收购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治区近100家国有粮购销企业,90%以上在夏粮收购前主动与农发行协调掌握足额收购资金,取得农发行贷款资格。此外,各地还通过自筹资金、委托收购等方式多方筹资。
据了解,全疆粮食购销企业在收购方式上,提出进站收购与进村入户相结合,自行收购与代购代销、委托收购相结合等六结合的收购方式,全疆收购网点达500多个。
资金足额到位?
自治区农业厅农业处副处长依达衣提认为,小麦播种面积和预计总产量的提高,意味着购粮资金的增加。
这使得购粮资金能否足额到位成为关键。
今年是新疆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第二年,为了备战夏粮收购,农发行新疆分行积极从总行筹措夏粮收购资金,同时为财政部门设立专项资金账户,全面配合其做好2.5亿元小麦和大米直接价外补贴资金的拨付工作。
夏卫江表示,全疆夏粮收购资金预计13亿元左右。
其实,为确保今年新疆粮食收购资金不出现“真空”和“断档”,农发行新疆分行已经及时申请筹措了17亿元计划收购资金。7月13日,农发行新疆分行信贷一处史燕生处长证实了这一点。
就购粮资金能否足额到位,史燕生语气肯定地表示,如果17亿元资金不够,他们将继续筹措资金以保夏粮收购。
史燕生告诉记者,由于总行执行新的粮食信贷政策,今年的贷款对象和范围有所扩大,一是对中央储备粮油的轮换与收购及时全额提供贷款,对地方储备粮油的轮换也要保证资金供应。
其次是对粮食企业自主经营收购和调入粮油所需资金,发放粮食流转贷款解决。对直补范围内的小麦和大米的收购,及时供应收购资金。
对一般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落实企业贷款风险保证金比例不低于5%,或者企业有效资金比例不低于10%,或者企业有效资产抵押70%以上等风险防范措施后,按照“购得进、销得出,不亏损”的原则,择优发放贷款。
史燕生表示,新疆农发行还对经过改制的购销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地方粮油加工骨干企业,给予粮食收购资金贷款重点支持,并为粮食收购企业在乡一级开设临时账户,提供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服务,以方便夏粮收购。
自治区粮食局王卫军主任称,今年是新疆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第二年,自治区粮食局高度重视夏粮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到小麦主产区调查。各地政府还相继出台了夏粮收购政策,国有粮食企业为多掌握粮源,积极做好了各项收购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