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限载令”牵动各方神经 运费在涨 超市价格不敢涨 日期:2004-07-01
虽然运费在涨,但供应商却都慎言涨价,因为涨价意味着商品很可能遭到超市驱逐,而不涨价只好自吞苦果。供应商感叹:不涨价等死,涨价死得更快。
赵艳奎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目前他们的货物运输有95%至98%是由厂家来负责,但是在经营过程中,一部分滞留货物需要代理商向厂家返还,向厂家返还滞留货物产生的运输费用将成为他们的严重负担。
“销的不好的东西就意味着赔钱,我们还要再搭上高运输费。”赵艳奎说,即便这样,供货商也不敢轻易说涨价。
赵艳奎显然不是个例,采访中,供货商们都表示,在还能承受的情况下,大家只能自行消化。
乌鲁木齐市德吉商贸有限公司姚依伶负责给首府各个超市供应货物,她很庆幸目前厂家没有将运费摊算到货物里,相应的,她给超市供货的价格也不变。“按照惯例,厂家给我发货,运费也都由他们承担,但是,谁能保证以后厂家会不会将运费摊进来呢?”姚依伶对以后可没有把握。
几位供货商一致意见是,虽然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很多,但一旦运费上涨幅度超过了厂家的消化能力,物价上涨也不是不可能。
忧:只能再观望
“限载令”的下发,牵动的不仅是超市供应商,涨与不涨的犹豫已经蔓延到各个超市。
现实的问题是,一直以来,在许多超市供应商实际用车的过程中,实际装载货量总是大于车辆标示吨位。
比如说,以前可以用3吨的货车装运4.5吨左右的货物,而整治超限超载以后,就只能装到2.5吨左右。
这样一来,原来跑一趟就可以运输完毕的货物现在要要用2至3趟来运输,这其中增加的成本支出是不言而喻的。这意味着,超市供应商必须购买规定更大吨位的车辆运输货物。
但因为供应商的不涨价的选择,家乐福和好家乡等大型超市商家也乐得保持原样。
家乐福超市公共关系部经理王小红明确表示,目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同类商品价格咬得很紧,超市商品大面积涨价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任何一个商家都不会轻易开涨价这个头。
其次合约的签订也是目前稳定价格的因素,好家乡超市总经办相关负责人高源告诉记者,我们和超市供应商在年初的时候都签订有合同,在合同执行期间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如果在执行过程中有不可抗拒的因素,那么可以双方协商解决。
他表示,如果商品的成本价格提高了,那么我们可以随行就市,可能会做一些调整,但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苦:不涨是难涨
慎言涨价的解释都是自行消化,但一位业内人士点出了实质:不涨的背后是难涨。
据这位业内人士分析,超市商品主要是由普通食品、生鲜食品及洗化日用品三部分组成。其中,普通食品及生鲜食品两部分本地商品占了近七成,受运费影响相对较小,涨价的可能性及上涨幅度也相对较小。
而外地商品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只能向相对低的价格水平靠拢。在外地商品占优势的洗化日用品领域,供应商大都实力雄厚,物流配送规范,运费起伏不会太大。所以,以后价格即便是上涨,品种和幅度也不会很大。
其次,货运业的经营成本,这几年来一直是逐渐攀升的状态。尤其是最近5年来,油价上涨、通行费用、过路过桥费用在道路运输业成本的构成当中比重逐年上升。铁路运输方面的专业人士声称,铁路通行费用,在许多道路运输企业已经占到了25%至30%。
超市的统一态度使得超市供应商必须要自行解决运价上涨的问题。
而有关资料显示,公路运输价格20世纪70年代平均为0.3元每吨每公里左右,尽管30年间物价、费用等都在上涨,但运价却始终处在同一水平,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新疆恒益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赵艳奎一边面临着自家运输成本提高的局面,一边认为,如果对超市供应的产品要涨价,这需要一个大环境,也需要一个过程。
说到底,超市本身激烈的竞争也是抑制物价上涨的一大因素。
采访中的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为了自身的形象,没有一家超市愿意成为第一个涨价者,除非所有超市同时涨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