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三农”难题须不懈化解。今年,广东省阳春市以“中央一号”文件为动力,以“加法”整合发展优势,以“减法”力除不利因素,灵巧科学地发展农业,稳定农村,富裕农民。
以减法逐年削减农民负担,以加法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减轻农民税费负担,争取实现农业税零税收。去年7月1日起,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以“五取消、一改革、一种税”为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阳春市在专项治理农民负担工作基础上,一并取消镇统筹费、村提留、农村教育集资等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取消屠宰税,取消农业税附加,取消除烟叶外的特产税。同时,采用镇政府、村委会与农户双向互动方式,就低不就高,准确无误地确定计税农田面积及计税常年产量,群众很满意。人均负担由原来的112.5元减到16.7元,减负率达85.2%。今年2月,市委通过第十次党代会确定,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农业税零税收。并保障农业零税负后的财政税源,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加强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降低风险成本,市委加快信息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开通至各乡镇;加强农科技术培训,做好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信息灵通,技术进步,促使本市农产品由量变向质变飞跃。就柑桔一项,其价格较2002年之前的每市斤四、五角升到2.5元以上,且供不应求,马水、圭岗等镇的果农人均增收1500元。今年,将完善“阳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数字阳春”,建设服务型“阳光政府”,为农民增产增收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
以减法改造落后束缚,以加法整合资源优势,促使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抓住阳春特有资源丰富、文化源远流长等特点,找准目标实施品牌建设。今年3月,“中国马水桔之乡”、“中国春砂仁之乡”最终落户阳春,这两个品牌进一步推动马水桔、春砂仁的大规模发展。在此基础上,以创“林业生态县”为契机,以“广东阳春凌霄岩国家地质公园”和“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品牌为动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争取连带产生农业产业效益。
稳定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阳春是粮食主产区之一,生产的粮食品质优良,今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县)”称号。阳春将永保这一闪亮的牌子,保证粮食的产量与质量,生产更多的与“春湾牌”优质大米一样的粮食产品。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主要措施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业,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龙头企业群体;以农业品牌效应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发展空间;依靠科技,推进技改,使农产品加工向高附加值精品、科技密集型产品转化,以保证农业产业化产生更高效益。
以减法消除差距制约,以加法推进基础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山区农村存在着路难行、危房多、山林纠纷多等不良现象,这制约着农村发展,拉大城乡差距。2003年以来,阳春多管齐下,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逐步消除不良现象。其一,全面开展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所有村道共832公里建设任务。其二,全面开展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已完成。核准了林地林权,减少了农村因山林权属不清引发的诸多纠纷。其三,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做好泥砖房改造工作。制定5年计划,广开渠道筹集改造资金,以便逐年完成泥砖房改造工作。其四,积极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特别是加大帮扶力度,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同时,以市区和春湾等3个中心镇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城镇和社区按规划有序发展,统筹完善各镇农贸市场及圩镇环境建设,健全农村文化教育及医疗保险等制度,逐步减少城乡差别,缩小差距,争取城乡共同发展,促进社会科学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