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向朝阳摄影刘忠)“地处四川、成都改革开放的前沿,优惠的税收政策固然诱人,但是,真正具有吸引力的还是公正、公开、公平的税收环境。”成都高新区国税局局长邓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法’字当头”这四个字,他说,多年来,该局就是靠着一个“法”字,从严治税,着力培育良好的税收环境,从而赢得了众多企业的信任。挡回老外欠税170万元
“我们对所有纳税人都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对所有违反税法的人也绝不会手软。”采访中,邓勇给记者讲了一个在机场挡回170多万元税款的故事。
他说,1997年年底的时候,某外资公司一老外欠缴个人所得税170多万元,负责代征的国税干部多次前往催收都碰了软钉子。当时,这个老外已订好机票准备回国过圣诞节。高新区国税局果断通报边防局,要求对这个老外不予放行。最终,在边防局的配合下,这名老外只得在登机前缴清了税款。不要“帽子”也要处罚你
1998年8月,某私营企业申报纳税与销售实际不符,涉嫌偷逃增值税21万多元。该局稽查人员查实后,准备深挖细查。可是不等稽查人员上门,自恃“有关系”的那个企业老板先发了话:“你们局长的‘帽子’还没有转正呢,如果深究的话,恐怕大家都不好过哟。”面对这样的威胁,主持工作的副局长十分坚决地对稽查人员下达“死命令”:“我的‘帽子’不要紧,但你们必须把事情查清楚,该处罚的绝不手软。”其后,经过一番交锋,这家企业乖乖地补缴了税款。董事长先私访后下单
“相信在这里投资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这是我回去说服董事会其他成员的重要理由。”1999年,沿海某公司的董事长来成都考察投资环境,他却先以一个普通纳税人的身份来到高新区国税局观察、咨询,通过寻访纳税人,亲身感受到办税大厅里浓郁的文明、开放之风。其后,他向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发出了上述那番感慨,并最终把一个大项目投到了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