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市象屿保税区酝酿“境内关外”转型 日期:2004-05-10
记者日前在象屿保税区采访时了解到,我市已经正式向国务院上报象屿保税区与东渡港区联动的试点方案,将利用保税区临港设立的区位条件,争取国家赋予特殊政策,逐步建立“境内关外”的保税港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紧挨着东渡港区的象屿保税区已经成为我市物流产业最集中的地方,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集装箱在这里进进出出。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尽管只有一墙之隔,从码头卸下来的货物运到保税区内,至少要花两天的时间。因为保税区是具有保税功能的特殊区域,进口货物进入保税区之前,要先在口岸海关办理转关手续,才能进入保税区,再向保税区海关报关。这道手续的影响有多大?我市最大物流公司之一伯灵顿仓储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给我们算了一笔帐。 伯灵顿仓储厦门有限公司报关部经理吴艺东说:“一个是成本,一个是效率。那么从我们企业平均每个月一千来票计算,原来每报一次转关要增加一百多块钱的费用,一个月十几万,一年下来一百多万,对于效率来讲,原来办理转关需要两个工作日的时间,而对于我们这种物流企业来讲,客户衡量我们的服务品质,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计算的。” 实行区港联动,正是要打破港口和保税区现在的这种隔离状态,把保税区的功能扩大到码头,实现货物在码头和保税区之间的自由流通。去年12月16号,上海的外高桥保税区已经得到批准成为我国首个区港联动试点单位。参照外高桥模式,区港联动将使象屿保税区实现转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境内关外”特殊区域。 象屿保税区管委会主任胡汉丕说:“所谓的境内关外,就是在我们国境线里面,就海关的管理而言,辟出一个专门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进出的货物就相当于进口和出口。区内可以免关税,免增值税,流通可以减免流通税,这样这个区域对企业整个物流的运作可以减少很多成本,对于发展经济非常有利。” 据了解,我市申请区港联动试点将分步进行。近期内先争取实现东渡港区和保税区联动,突出发展港区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的四大功能;下一步还将争取将联动的范围扩大到高崎国际机场跑道以北的空港物流园区,把空运货物也包括在内,届时联动区域将扩大到8.7平方公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