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范小雪)3月17日,被视为民营企业“重型化”现象代表的刘开文笑得特别灿烂。
两个月的辛苦奔波,终于在这一天得到了回报。自治区经贸委的一纸批文,让新疆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龙矿业)轻而易举得到了6万吨的氧化铝的进口配额,也正是这一纸文件让刘开文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
由于今年国家对新增钢铁、电解铝、水泥项目的严格控制,这意味着,以铝、水泥为主营业务的新疆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陷入两难处境。
天龙能否顺利飞天,就要看刘开文 “火中取栗”的勇气和“乱中取胜”的谋略。
3月16日,天龙矿业的董事长刘开文信心十足地对《新世纪商报》直言,国家对氧化铝行业进行调查,目的是从生产环节遏制电解铝投资过热,考虑到由于新一轮“资源危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氧化铝项目已被管理部门所重视。虽然通过发审委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在新的“资源危机”时刻,天龙矿业放眼的是国际市场的资源,目前正积极地做着上市前的准备。
电解铝行业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对于新疆民营企业来说,门槛很高。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刘开文的煤——电——铝一体化的这一气势庞大的动作在意料之中。因为电解铝正是天龙矿业的“第一主业”,并在积极筹划冲刺发审委。
天龙矿业的副董事长徐光烈表示,上市不是目的,仅仅是天龙矿业扩张的一个手段,把天龙矿业做强才是最重要的。
员工持股先行者
新疆的资本市场给足了刘开文面子。
风始于青萍之末。市场中似乎总有些先知先觉的人士,往往在关键的时候能吃到最后的丰盛的晚餐。
1958年,新疆阜康甘河子镇。
当时有一大批天字号的企业,天龙钢铁厂、天龙锁厂、天龙电厂、小龙口煤矿。据说,某领导来到阜康视察工作,巡视后对随行人员说:“天龙矿业肯定可以做大。”
果真,在十几年的创业中,其他的企业都相继破产,只有天龙矿业腾空而出。
刘开文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施员工持股,以持股的方式将全体职工组织起来,使职工拥有股权,让天龙矿业的职工们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企业中。
1998年12月,天龙矿业大刀阔斧地开始改制。为了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天龙矿业以本地煤炭资源丰富、煤质好、价位低、火电成本低这一现状,确定了煤——电——铝一体化生产的发展规划。其主营产业十分清晰:水泥、铝业。
2001年,注册资金为11250.26万元的新疆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经新疆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
之后,年产10万吨电解铝及配套150000KWA自备电站,年产6万吨碳素厂项目采取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方式进行建设。第一期工程年产4万吨电解铝生产线于2001年上马,投入试生产。项目总投资8个多亿,其余两期工程分别在2002年和2005年相继建成投产。
从公有制、公司制到股份制,天龙矿业目前成为新疆最大的电解铝企业。而旗下的“博格达”牌水泥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从最初的年赢利300万到现在每年盈利3600万,正如徐光列自豪地发出“天龙矿业已连续24年的盈利”地感慨一样,天龙矿业踏踏实实的奋斗着。
天龙逆风飞天
天龙矿业不仅资质优异,其深厚的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也是其它企业无可比拟的。
但一位消息人士透露,国家开始对“生不逢时”的电解铝项目进行调查。
而刘开文则认为,国务院会同有关部门一纸令下,出台了限制水泥、电解铝、钢铁盲目投资的文件,只是针对一些地区电解铝项目不断盲目上马、投资呈现过热趋势而言,对天龙矿业没有影响。
据业界分析,天龙矿业是逆风飞天,“过会”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刘开文向《新世纪商报》透露,电解铝的主要原材料——氧化铝的成本可以占到总成本的40%,电价的成本可以占到总成本的30%。天龙矿业在电价方面不成问题,只在氧化铝指标上有些困扰。
刘开文建议,希望尽快打破氧化铝的进口垄断局面。
其实,氧化铝与电解铝这种供求关系,使铝业企业“一家欢喜十家愁”。
《新世纪商报》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2003年年报了解到,过去一年其股价累计上涨高达343%。中铝的全资子公司山东铝业股价也从11元上涨到21元。
而与之相反的是,去年电解铝行业的上市公司,如兰州铝业、南山实业、云铝股份、新疆众和等,似乎经历了一场噩梦。新疆众和2003年年度报告显示,2003年由于原材料氧化铝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成本增加,公司铝锭及铝杆产品的毛利率较上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0.16%和19.47%。
现在的情况是,国内氧化铝短缺,国际氧化铝价格已经涨了一倍;国内铝锭需求旺盛,国内铝价高于国际市场每吨近千元。
刘开文向《新世纪商报》分析,以2吨氧化铝生产1吨电解铝计算,利用进口氧化铝生产的电解铝成本2003年底较2002年底增加到5400多元/吨;利用国产氧化铝生产的成本增加到近4200元/吨。而2002年及2003年国内市场上电解铝的现货平均价格分别是13500元/吨和14600元/吨,也就是说,在2003年内,电解铝的价格平均只涨了1100元/吨,涨幅不到10%,而进口氧化铝则涨了近三倍。
于是,针对市场变化,天龙矿业利用现有的资源转化优势,在抓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快技改项目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据消息人士透露,最近天龙矿业将触角伸向了其它省份的市场。
对于上市的冲刺,刘开文坦言,资源优势不是经济,企业只有把寻求资源的眼光放眼世界,企业的资源才能走向全球。
不难看出,天龙矿业面对发审委已信心百倍。
铝价走高天龙“生逢其时”
从2003年初开始,国内进口的氧化铝和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铝)所生产的氧化铝价格一路上扬,截至去年底,进口氧化铝到岸价已由2002年底时的每吨180美元左右,上涨到480美元左右,翻了近3倍。
于是,受利益驱动,各地企业纷纷上马电解铝项目。
但在全国140多家的电解铝行业企业中,其中民营资本占半壁江山;而氧化铝行业,全国则只有一家企业——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第二大氧化铝生产商,其控制着上游的原材料。
铝业的生产链条大致是铝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各种铝制品。
业内人士分析,2005年我国电解铝产能达到700万吨,可见,140多家电解铝行业企业在一段时期内仍无法获得国内外氧化铝产能支持。
有专家分析,按照一般贸易项下进口氧化铝10%进口关税和17%的进口增值税计算,目前进口氧化铝到达国内港口的成本,已经达到每吨5000元人民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此同时,中铝氧化铝价格也达到3700元人民币/吨。而在2002年,国内氧化铝平均销售价格只有1930元人民币/吨,涨幅近一倍。
目前,新疆最大的电解铝企业天龙矿业今年年底的铝锭生产将达5万吨,其中90%的铝锭出疆。
虽然中国已是电解铝的出口大国,但国内的人均每年铝用量仅为3公斤,而发达的欧美国家的消费量达到了30公斤。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铝行业有可能长期处于不饱和状态。
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氧化铝价格比去年高出1000多元,如按550万吨电解铝计算,今年国内电解铝厂要多支出100多亿元购买氧化铝,这即意味着近50多亿元流到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