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房价是升还是降?”这是上海人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稳中有升”;“小幅增长”;“有所下降……”众说纷纭。
“物业税”将出台的消息,似乎让人看到了房价下降的可能。可是,“买房容易养房难”却成了因应而生的新问题。
□本报记者 蒋艳 黄敏婕 摄影 徐旦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2003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表示,中国将在适当时机试点实施物业税,届时将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财产税),相应取消其他与房地产有关的税费。
5小时可以撞击市场的“火星”
暂时绕行上海
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针对不动产,要求其所有者或承租人每年都缴付一定税款,税值随房产升值而提高。比如公路、地铁开通后,沿线的房产价格就会提高,相应地,物业税也要提高。
中国现行的土地使用制度为“批租制”,期限从40年至70年不等,其大部分税费,用地者需在取得土地使用权时一次性支付;购房者在购买房屋时,其房价中则包含了土地批租期限内的几乎全部的房地产税费。而征收物业税则是要将开发商建房时缴纳的一部分税,改由购房者在购买房屋以后按年缴纳。从理论上说,在购买新房这一环节上,消费者至少可降低10%-20%的购房成本。
国家财政部税政司一位负责人透露,到目前为止,物业税的税赋水平尚未确定。广东省财政厅负责人在今年1月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说,广东可能在今年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
一旦政策成形并正式实施,上海会不会也成为“领头羊”呢?
然而,当记者问及上海有没有可能成为征收物业税的第一批试点地区时?上海市财税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极有把握地说:“不可能。”
记者追问:“如果物业税在上海实施会有多大影响?”他笑答:“会是一条5小时就对上海房地产市场造成震动的政策”。
业内业外疑虑重重
相关部门谨慎对待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购房者,许多人对征收物业税存在疑虑:
江先生担心,物业税的出台对“买房出租”的投资模式会不会有打击?林小姐更多地考虑,征收“物业税”是否会出现重复收费的现象?黄女士认为,对于像自己这样已经以高房价买了房的业主,今后如果还要征物业税,是否有欠公平?
而业内人士最担心的是,这种税收的改变是否会动摇投资类物业的市场前景。
在上海从事房地产营销管理十余年的台籍专家罗士明向记者介绍说:“一套商品房从规划设计到完成销售,直至最终的个人产证办理,一共要向不同的部门缴交约相当于总房价款40%的税,而物业税出台的目的在于将先前做法中不必要的部分删减。从长远来看,对楼市的成长不会是件坏事。”
谈到台湾在房地产税收方面的做法,罗士明说:“台湾地区土地增值税的计算方式是以土地公告现值的涨幅为计价基础,其土地涨价总数额在100%以内的部分,就涨价总数额征收增值税40%;涨价总数额在100%—200%的部分,就该部分征收增值税50%;涨价总数额在200%以上部分,就其超过部分征收增值税60%。近二年当局有‘土地增值税减半增收’的政策,在此期间内办理交易的增值税按上述公式减半征收。而每个购房者一生中均可享受一次较大的增值税减免,优惠税率为10%。大陆如果出台相应政策,也应该考虑得尽可能细致些、全面些。”
中国税务学会理事、中山大学税收与理财研究中心主任杨卫华教授也建议,采取“一家人拥有第一套房屋时免税、购买第二套房屋时交税”的方式。并提出目前税率不宜高于0.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表示,将来征收物业税一定会结合购房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进行设置,不仅不会增加居民的负担,还会促使地方政府改变其短期行为,更关心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