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标准新疆突围 特色产业“钱”景凸显 日期:2004-02-13
今年,乌鲁木齐计划完成22个地方标准的发布,完成8个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的讨论稿
全疆有羊毛、彩棉、番茄酱、啤酒花等很多特色产业,按照技术标准体系生产,仅羊毛一项就可以为全疆增收7亿元
技术标准体系可以为新疆的特色产业敲开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并为新疆的特色产业构筑起技术性贸易壁垒
拥有了技术标准,就可以主导整个产业的发展,获取高额利润。
猴年伊始,百年来第一次,欧洲人穿上了用新疆羊毛织成的毛衣。
这缘于去年,新疆出口羊毛10.6吨,实现了百年来中国细羊毛出口“零”的突破。
“一场奇怪的羊毛拍卖会!”在去年的南京全国羊毛拍卖会上,新疆“萨帕乐”协会会长张念慈有这样一种感觉。
拍卖的新疆羊毛共有四十一批,没想到前十五批拍卖结束了,却无一人举牌竞买。
第十六批羊毛拍卖开始了,第一个竞价牌举起来了……
很快第四十一批羊毛也拍卖完了。前十五批流拍的羊毛重新起拍……
540吨新疆“萨帕乐”优质细羊毛,平均原毛价30.87元/公斤,最高原毛价37.02元/公斤,创国产羊毛15年来的最高价,首次与澳大利亚羊毛持平。其中, 10.6吨原包装羊毛出口到德国。
最后价格高过了全世界最好的澳大利亚羊毛。
拍卖会结束后,许多竞买企业的代表都后悔没有早早举牌。
张念慈当即告诉竞买企业的代表:“赚取新疆羊毛暴利的时代从此结束了!”
技术标准 助力产业
“萨帕乐”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新疆在羊毛生产中全面应用了技术标准体系。
按技术标准体系生产,统一了全疆农牧民分散生产细羊毛的质量,以“萨帕乐”品牌一致对外销售,适应了毛纺企业对羊毛品质和批量的要求。
“萨帕乐”的增收效应影响巨大,牧民开始出现惜售细毛羊母羊的现象,这是多年未见的。部分地区已开始大规模引进细毛羊种羊,越来越多的细毛羊养殖户正在走出自给自足的传统封闭化生产,融入细毛羊的产业化生产之中。
全疆都按照技术标准体系生产细羊毛,以2002年7.4万吨的绵羊毛产量计算,每年可以为新疆增收7亿元左右,给全疆1260万乡村人口每个人的钱袋子里多添50元。
“萨帕乐”细羊毛的技术标准体系是“重要技术标准研究”的成果,新疆的许多特色产业都在进行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各自的技术标准体系,这给新疆的特色产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新疆屯河股份公司在技术标准研制过程中力争与国际接轨,关注进口国的技术措施动态(如日本对番茄制品质量标签标准的修订),及时进行调整,满足进口国的技术要求,构筑起了公司番茄出口产品规避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预警机制,打破了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技术垄断,保持并扩大了番茄制品出口。通过该项目的实施,2003年实现农业产值4.7亿元。同时,每亩番茄比种粮增加收入300元,每户农民以平均种植番茄5亩计,户均增收1500元。10万户种植番茄的农民可增收1.5亿元,一年可为地方政府创造2990万元税收。
新天葡萄酒业公司发展的15万亩酿酒葡萄基地,2003年葡萄产量超过了7.5万吨,酿酒葡萄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每亩地产值达2000—3000元,亩产纯收益达1000—1500元,为地方经济创收4000万元。
建立标准是企业技术开发的最高境界。有一个说法: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
业内人士诠释:你拥有了标准,你就可以比别人领先一步,主导这个产业的发展,你就可以执这个行业的牛耳,从而获取高额的利润。
斩获品质优势 构筑贸易壁垒
新疆中国彩棉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技术总监张振南教授介绍,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制定技术标准可以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技术标准被列为“十五”期间国家的三大战略之一。公司的彩棉产量占全国的95%,占全世界产量的16%,公司研究的彩棉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后,将规范彩棉的生产、加工过程,保障彩棉质量的提高,提升信誉度,有利于中国彩棉的做大做强。公司还将争取参与国际彩棉技术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奠定中国彩棉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品牌影响力,为中国彩棉通行全世界铺平道路。
新疆屯河股份公司番茄事业部技术中心主任张小平向《新世纪商报》介绍,目前,全国有关番茄酱的技术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出口市场的要求,国内企业出口番茄酱,因出口国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标准,常常受到出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用技术形成的贸易障碍。因为,国家标准要参照国际标准,由世界级专家评定,适应性强。如果,屯河股份的番茄酱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就会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就此突破我国番茄酱目前遭遇的技术贸易壁垒,增加出口量。另外,如果标准中包含专利技术,企业就可以向标准使用方收取技术专利使用费,获取知识产权的收益。
众所周知,我国有的电器商因为使用国外的技术标准,辛辛苦苦生产出的DVD每台只赚几美元,却要给标准制定者支付每台20美元的专利使用费。
乌鲁木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处杨淼处长说,技术标准还可以构筑起自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突出新疆特色产业的优势。例如新疆的番茄,因为新疆独特的光、热、水土条件,红色素含量较高,如果以新疆的番茄酱作为产品品质的技术标准,就对其它地区或国家的产品形成了技术贸易壁垒。“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选美时如以苗条者的身材为标准,就给胖人设置了门槛。”
用技术标准构筑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属于合规行为。
所介绍,由于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我国每年有超过45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影响,技术壁垒限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技术标准的竞争,因此,技术标准从某种程度上讲甚至比技术本身更重要。符合标准的技术才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将资源优势 升级为标准优势
全疆特色产业的技术标准都源于乌鲁木齐“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项目”,它是国家科技部、中国标准化委员会下达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由乌鲁木齐市政府承担。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将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中国特色的技术标准研制基地,以保证本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前,乌鲁木齐市政府为了争取到这个项目,组成了由张鸿副市长带队的答辩组,赴北京参加国家科技部组织的最终答辩,从全国20个城市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四个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项目试点城市之一。这显示了新疆资源优势产品的实力。
今年,乌鲁木齐计划完成22个地方标准的发布,并在已发布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完成葡萄酒、番茄酱、细羊毛、天然彩色细绒棉、天然彩色棉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天然彩色棉种子、中长绒棉、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技术8个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的讨论稿。
可以预期,“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将为新疆特色产业带来更加广阔的“钱”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