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立法、调整税收等在去年讨论了一整年的政策似乎要在今年变成现实。日前, 参加首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的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牛建国表示,国家即将出台五方面的措施,对白酒市场在行业管理、税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集中体现在立法和税收方面
广东省酒类专卖局局长朱思旭认为,这五项措施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立法和税收。关于酒类立法的呼声已存在多年,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完善的酒类行业通用法规,令很多酒类企业在操作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在加入WTO后,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亟待一部国家酒法的出台。酒类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十分严格的市场规范,一些发达国家在酒类管理上更是制定了诸多完善的法律法规。广东本土一家白酒企业负责人也表示,由于缺乏全国的统一法律法规,给白酒的流通造成了混乱,极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据了解,此次调整酒类税收政策的背景是目前酒类行业偷税漏税现象十分严重。根据财政部科研所年前的一份报告,每年酒类流失的财政资金大约在700亿~800亿元之间。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有关人士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能实际情况漏税没有这么多,但是也很严重。因为全国目前注册的酒类生产企业约3.7万家,而未注册的小酒厂和作坊还有近4万家。
税收政策调整方向如何?
虽然没有这次税收政策调整的详细内容,但是根据记者多方了解,这次改革的方向有可能是将消费税从生产环节转入到流通环节。朱思旭认为,消费税从生产环节转入流通环节的做法能不能避免税收流失有待讨论。如果没有统一的立法规范,没有明确的执法主体,还是不能扭转税收流失。
对这次改革,白酒企业相当关注。“从1994年国家开征消费税,到2001年实行复合计税,每一次改革都给白酒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家大型白酒企业副总对记者表示。他认为,每次税改虽然对行业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对企业的影响不可避免。例如复合计税,初衷是为了淘汰不规范企业的低劣质产品、确保白酒税收稳步增长。但由于缺乏法制化管理,一些不规范的小酒企偷逃漏税,负担最终落在了大中型和规范经营企业的身上,造成竞争失去公平、企业优不胜而劣难汰的尴尬局面。而这次措施中的税收政策能否改变这种情况,还有待于具体措施出台后才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