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国家恢复对氮肥企业实施增值税先征后退50%的利好政策已实施近一个月了。现在正逢化肥经营淡季,尿素价格理应是全年最低的时候,然而春节前夕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目前全国各地的尿素出厂价格竟坚挺地徘徊在1380~1450元/吨左右的高位。原因何在?有专家作如下解释:
一是农民对土地投入的增加,拉动了尿素价格不断攀升。由于新一届中央政府
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国务院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费税改革、取消农业特产税等,使农民人均年直接减负超过63元。再加上去年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扬,大宗粮食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销售价格几年来首次较大幅度上涨,其他经 济作物如大豆、烟叶、小米、果蔬类等及水产品、畜产品的市场价格也有提升,直接刺激和调动了农民参与土地建设的积极性,造成对氮肥用量需求加大,自然就拉动了尿素价格的攀升。
二是目前全国各地化肥市场尿素销售已呈现的卖方市场。近年来,国内化肥资源基本能满足市场需要,只有个别品种靠进口补缺,整体供求相对平衡。这种相对平衡以及化肥市场放开后的激烈竞争,使化肥保持在低价位。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化肥市场供求关系被打破了,特别是去年国家禁止把硝酸铵作为农用化学品生产和销售, 造成这部分氮肥的缺口要靠其他肥料来弥补。再加上近年来我国进口化肥总量呈逐年减少趋势,预计今年秋季化肥市场供不应求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化肥市场供过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的现状已被打破,持续近 4年的买方市场状况发生了明显改变。
三是国内一大批中小氮肥企业经过近年来的市场洗礼已所剩不多。以河南省为例,由于近年来化肥企业获利薄,市场竞争激烈,加上化肥所需原材料和动力等煤、电生产要素价格提升,成本压力加大,使一大批企业倒闭或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2002年底河南省氮肥企业开车的有46家,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24家。到2003年,氮肥企业又减少了6家,而该省的化肥需求量却在逐年递增。
四是国际化肥市价上升拉动国内价格猛涨。2003年以来,由于国际船运价格上涨,带动进口化肥到岸价成本提高以及原料价格上扬,拉动了国内化肥成本提高、价格上升。另外全球资源类物资价格全面大幅上涨,使化肥生产成本提高。合成氨、磷矿、石油、天然气等价格上扬,增加了磷酸二铵和尿素的生产成本。随着我国对化肥政策的调整,化肥出现了进口减少、出口增加的局面,导致国内化肥市场淡储季节货源偏紧,甚至有价无市,最终拉动了尿素价格攀升。目前,国内化肥(尿素) 从去年10月份的出厂价1350元/吨,已上升到目前的1450元/吨左右。据有关专家分析,这个价格还将维持到今年夏秋之交。
五是返还增值税是一把双刃剑,诸多企业对新政策并不持乐观态度。国家出台这一新政策一方面在给予化肥企业补贴和优惠,另一方面也是在限价。有企业反映说,除了把尿素价格限制在一定幅度内,像电价、运价等成本性支出在不同地区的执行尺度会有明显的区别,何况文件中又没有对细节问题进行规定,其中铁路建设基金的免征对尿素企业成本 的影响微乎其微。另外,现在煤炭价格已经市场化,去年煤炭和电力部门在煤炭价格上的僵持到现在也未得到彻底化解。政府部门如何推动煤炭企业保证化肥生产需要,同样也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有关部门如何保证化肥生产用煤、油、天然气等原材料的供应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而各种因素对化肥价格的影响不是很大也应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