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就记者提出的税收收入超GDP增长的态势是否意味着我国税收负担过重的问题回答说:税收快速增长很正常,并不意味负担重。
谢旭人在招待会上介绍说,2003年我国税收比上年增长20.3%。
据税收快报统计,2003年全国税收总收入超过2万亿元,增收额超过3000亿元,双双实现历史性突破。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6%左右,比上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累计办理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出口退税1430亿元,为生产企业免抵税款约1100亿元,办理免抵调库609亿元。退税和调库合计2039亿元,同比增长61.9%,有力地促进了外贸出口。
随后,有记者问谢旭人,2003年税收收入增长20%,同期的GDP增长预计是8.5%,税收收入超GDP增长的态势是否意味着我国的税收负担过重,您如何看待两者的差异?
他回答说,通过对去年总的经济与收入关系的宏观分析,以及对具体的税种增长和税源增长的状况分析,我们认为去年税收的快速增长是正常的。从总的税收增长的基本原因来看,去年税收收入能够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首先得益于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与此同时,税务机关加强管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从经济增长的结构和税收增长的结构来分析,我们看到,经济是税收增长的基础,但是税收增长的幅度并不一定与GDP增长的幅度完全一致。去年GDP增长8.5%,税收收入增长20.3%,看起来差一倍左右,其实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和税收收入的构成是有差异的,不能简单做比较。我们平时的宏观判断,也是从宏观和总体上来分析税收的,更主要的分析是要看它的结构。比如说,现在的主体税种与GDP相关关系是不一样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市建设税,都是对商品的生产和流转额进行征税,增值税与工业、商业的增加值(GDP的一部分)相关关系比较大一些。即使是与GDP相关度比较高的税种,比如增值税与营业税,也不完全与GDP是同一个基础。我们在征收流转税的同时,还征收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这些税种又是对GDP的某一个含量进行再征税。比如说对一个工业企业,我们根据它的增加值征了增值税,与此同时还要根据企业的实现利润征税,实现利润也是GDP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增加值当中的一个含量,对它要征企业所得税,所以,增值税可能会比GDP的增长高一些。
谢旭人说,去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税收增长因素——海外代征的,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增加特别快,征收的税金是一般贸易的进口。在统计GDP的时候,是根据进出口净值来计算的。也就是说大进大出的情况下,可能与小进小出的情况下,净值是一样的,对GDP的贡献是一样的,但是对税收来说是不一样的。根据现行的税收征管体制和管理办法,有进口就按照进口来征收进口环节税,税收总量当中又扣除出口退税的部分,出口退税的部分由财政经过预算安排在财政收入中加以扣除。去年是大进大出的一个外贸态势,所以净值可能不一定很大,但是对税收来说进口环节税去年收得特别多。还有涉及到财产方面的税收,比如说房地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等,与当期的GDP没有太大的关系。
谢旭人用一系列数据来说明去年各个税收增长的状况与它相对应的税值的变化情况。他说,增值税是我国最主要的税种,对应的税值是工业和商业的增加值。去年根据统计数据,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达到16.8%,去年相应的国内增值税达到17%左右。所以增值税去年增收1066亿,将近占总的增收数额的三分之一。去年,一般贸易,海外进口量增长45.7%,相应带动海关代征的进口税收增长47%左右。海外征得进口税收去年比上一年增长899亿,内外企业所得税是3041个亿,增长17%左右。去年企业实现利润特别好,达到40%左右,企业所得税增加17%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有政策性的减免因素,比如“三免两减”,还有支持西部大开发、支持高新技术发展、支持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有一些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谢旭人认为,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36%,相应拉动了房地产业、房屋装修业。电信业发展很快,因此带动营业税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另外,个人所得税、车辆购置税,去年也保持了快速的增长。车辆购置税,去年我国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普遍增长30—40%,带动了车辆购置税的增长,因为车辆购置税是根据车辆销售价格的10%来征收的,去年也增长了30—40%,达到140多亿。所以根据一些主体税种对应的经济指数的增长率来看——而且,去年在加强征管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包括工业增加值、商业增加值,包括外贸进口,包括房地产交易等等方面,都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从而带动了税收收入的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