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至今已五年有余,从今年始,我国经济的回升趋势得到诸多层面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有许多专业人士认为,在考虑扩张性财政政策必要连续性的同时,有必要相机作出调整。日前,记者就明年财政政策调整取向问题采访了财政部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长期建设国债有进有退
记者:长期建设国债作为扩张性政策的代表事项,明年将会作哪些调整?
贾康:从大趋势上讲,反周期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一旦达到,那么扩张性政策的淡出就是一种必然的逻辑。在考虑对扩张性政策力度做出一些合理调整的时候,该政策的代表性事项------长期建设国债,显然应该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前提下,对其绝对数量作审时度势的酌情调减。
在总量酌减的同时,应该致力于使长期建设国债资金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
与有选择的"退出"相适应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的生态保护、国土整治、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等,显然必须放在今后一段时期长期建设国债资金考虑的重点之列。对原来已经形成的长期建设项目,要考虑继续投入资金来完成续建和收尾。对于社会总体发展需要的缓解公共产品和部分准公共产品瓶颈制约的基础设施项目,长期建设国债资金要继续予以特别关注。那些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相关的重大项目,显然也必须作为重点,即在原来已经有所关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
调整需要税收政策配合
记者:随着长期建设国债的政策调整,税收政策是否需要作出进一步的调整?
贾康:是的。长期建设国债的政策调整应当和税收政策的调整相互呼应,协同配合。我国在1999年以后已经陆续推出了一些局部减税的措施,今后一段时间,在此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尚可用的一些减税空间,与随之要大力推进的税制改革相结合,以发挥减税效应。
同时,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新体制相配套的分税分级财政框架。其中的重点就是要在1994年已经搭出的中央和(省为代表的)地方分税体制框架之下,对省以下体制灌注分税分级体制的实质性内容。
就目前情况看,五级政权的框架这条路已难以走通,应该设想逐步调成三级实体政权,建立三级的分税分级财政:可以先考虑在乡镇一级结合一些已有举措,逐步把它调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
记者:公共财政框架方面的改革将会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展开?
贾康:首先,需要进一步建立规范的公共收入制度。其次,要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大力推进这几年已经部署的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等方面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