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电信业监管的一大热点就是“资费”问题,其实质是电信消费者的合理负担问题。当前的现实是,移动电话资费政策在实践中形成了“孤岛”现象———只有京沪穗三地市场还在“模范”地遵守7年前制定的基准价格,电信专家预计沉寂7年左右的移动电话资费政策的坚冰在2003年将出现“消融”。
了长期分析政策走向的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博士,陈金桥在接受采访时分析——
■消费者的合理负担更为关键
重庆手机用户期盼已久的单向收费终于姗姗而至———不久前,重庆联通宣布推出“如意听”业务,凡使用联通130、131的手机用户,在重庆范围内,将首次实现全网单向收费。
重庆联通宣称,该业务最大的亮点就是所有接听全部免费。如果说联通和移动不久前推出的“随您听”、“都市通畅听卡”,在单向收费上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话,“如意听”则实现了完完全全的单向收费。
照此趋势,单项收费是否就此解禁?北京年内有没有可能采取手机单项收费?记者在采访陈金桥博士时获悉:政府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负担问题是最为关键的,在一年之内,消费者想达到的目的一定能达到。而单项收费,只是操作层面的问题,并不是在电信资费改革中必然采取的方式。
如果一定要说电信行业存在“暴利”,陈金桥认为当前主要指移动电话(话音业务)这部分市场。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去年业务收入在1600亿元左右,毛利大概300多亿,利润率在20%左右。中国联通赢利水平在10%到15%左右,而经营固网的中国电信集团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平均盈利水平大概在6%到10%之间。“小灵通的出现,一定会使移动话音业务的赢利能力受到挤压。不过目前小灵通全国性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还没到白热化的地步。到那个阶段,电信业可能也就进不了‘暴利’这个排行榜了。”
在电信业的价值链中,电信运营商掌握着这个行业的“话语权”,它甚至可以一次性采购很大数量的终端而不向厂商支付货款。
2001年之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大有全中国人民人手一机的发展态势,但资费矛盾逐渐尖锐起来。现在很多手机用户的收入并不高,一个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的普通城市居民,即使他一个月的话费只有30块钱,但在日常消费支出里的比例也是不小的。
陈金桥表示,电信业务资费水平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业务供给成本(包括互联成本),二是供求关系。国外一些国家一般是实行价格的上限管制。当物价指数发生变化时,资费也可以做相应调整,但不能超过上限。这种规定上限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对主导运营商赢利能力的约束。虽然中国有两亿多用户,但是其实是弱势群体。目前全国性的电信消费组织还不健全,普通用户搞不清楚有些话费是怎么产生的,很多时候遇到陷阱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采访中,陈金桥透露,今年电信业监管的一大热点就是“资费”问题,其实质是电信消费者的合理负担问题。当前的现实是,移动电话资费政策在实践中形成了“孤岛”现象———只有京沪穗三地市场还在“模范”地遵守7年前制定的基准价格,陈金桥预计沉寂7年左右的移动电话资费政策的坚冰在2003年将出现“消融”。
陈金桥认为,信息产业部将着手研究移动通信业务资费水平的合理性。通过比较国内外移动通信资费的水平和结构,掌握国内市场资费的实际状况,考虑新的管制方式。关于相关政策出台的时机,正确的推断是在3G网络运营和综合业务经营许可证发放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