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房地产贷款余额为21327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最近这两年贷出去的。根据国际经验,个人住房不良贷款将在未来3到8年间出现,也就是说3年以后,个人住房贷款违约率将上升,不良贷款的风险将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从中国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来看,房地产金融已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苗头。
泡沫苗头隐现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普遍存在商品房局部供给过剩和短缺并存的现象,表现为高档商品房供大于求,中低档商品房供不应求。同时,存在着投资过热现象,1998年-1999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2000年涨到19.5%,2001年更是高达25.3%,2002年仍高达21.9%。
与此同时,房地产贷款余额从1998年末的3106亿元上升到今年9月末的21327亿元。然而,投资高速增长的背后是空置商品房总量和空置率直线攀升。
最近,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在现场检查时发现,重庆辖内商业银行涉嫌虚假按揭贷款主要表现形式竟有八种之多,如借款人为开发商内部职工或关联企业职员、以个人名义购买的房屋由房地产开发商使用等。凡此种种,不管手段如何变化,最终目的就是要用“假按揭”的方式套取银行贷款。当然,更多则是有意无意的拖欠贷款。由于参加房产信贷的客户越来越多,虽然拖欠还款客户比例也许尽管只有万分之几的比例,但由于基数大,并与日俱增,银行催款成本也十分可观。
健全风险监控网
尽管如此,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当务之急是,银行要在风险防范与保持发展之间求得最佳结合点。这无异于给银行出了一道风险题。银行交出什么样的答卷,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大厦”能砌多高。
一是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全面评估贷款企业的风险监控体系。当前,各商业银行对贷款在后期使用中所面临的风险,缺乏相应的措施。因此,应建立一套全面评估贷款企业的风险监控体系,一方面加强对抵押物的资产评估,另一方面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市场、政策风险进行研究,以及资产安排、开发实力等进行彻底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