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暴利税的来龙去脉 日期:1999-01-05
【新税网北京01/05/99信息】 1998年,英国各界人士以及国际社
会对英国征收暴利税各抒己见,褒贬不一。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
这还得从英国开征暴利税的政治背景说起。
英国开征暴利税的直接目的是为福利制度的改革计划筹集资金,旨在通过福
利制度的改革,使英国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重新成为发达国家的典范。虽然暴
利税的收入用于为18岁~25岁的年轻人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机会,但是实际
上却是反映了工党政府与保守党政府不同的政策立场。
英国保守党执政长达18年之久,保守党政府长期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原则。在供给能够自动创造需求的理论指导下,采取鼓励投资,保护股东权益,
向企业主倾斜的经济政策,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标。八十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出
现了使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浪潮,试图通过私有化的改造,扭转国有企业机构庞大、
亏损严重,效益低下的局面。英国保守党政府也加入了对国有企业改造的行列。
该政府一方面鼓励扩大私人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另一面司以取得转让国有资产
的收入,缓解政府财政赤字的矛盾。由于推行供应学派主张,实行私有化、调整
产业结构、改革福利制度等,从而使英国经济出现了一些变化:第一,经济稳定
增长,从1981年到198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第二,
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下降,零售物价指数下降到3.4%:第三,经济效率有所改
善,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从1.2%提高到2.5%;第四,财政状况有
所好转,1987/1988财政年度预算开始实现盈余。但是,通货膨胀问题、
失业问题、居民生活水平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从而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不
满,最终导致了保守党竞选政府连任的失败。
英国工党的主张是:社会公平,反对两极分化,对于保守党政府把国有企业
进行私有化改造的政策持保留态度。由于保守党政府在对一些公用事业企业通过
公开募股实行私有化时估价过低,再加之其他多种原因,导致这些具有明显垄断
性的企业获得超额利润。早在1992年竞选时,工党就曾提出对这些企业开征
暴利税的设想,将所筹集到的资金专项用于培训年轻的失业者。特别是1996
年英国的失业率高达7.5%,促使工党政府采取措施解决失业和保障问题,开
始实施“从坐享福利到鼓励工作(Welfare to Work )”的福利
国家改革计划,其中心内容是由简单提供现金保障改为通过实施就业保障培养自
立和进取精神。
英国暴利税的主要内容有:
其一:1997年7月,英国在新的预算方案中正式宣布对获得超额利润的
私有化公用事业单位,开征一次性的暴利税,为福利制度的改革计划筹集52亿
英镑的资金。
其二:暴利税的纳税人为以公开募股形式实行私有化并受相关的经济法规管
制的公用事业企业,包括水电、燃气,交通、通讯等行业。征税对象为应税企业
获得的超额利润。按私有化时的评估价值与根据私有化后最初4年间的税后利润
计算出的企业实际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计算出超额利润,以此为税基。实行统一
的23%比例税率。
其三:暴利税为一次性税收,既不可在计算公司所得税时进行税前扣除,也
不允许在预缴公司所得税时抵扣。纳税企业分两次于1997年12月1日和1
998年12月1日将全部税款缴清。
英国政府宣布开征暴利税到现在已有一年多时间,这期间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但最终还是支持者众。
支持者主要是赞成“杀富济贫”,由于筹集资金用于对再就业者进行技术培
训及公共教育开支,因此,开征暴利税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反对者主要担心
税收不公平,影响企业投资,以及相关部门的产品价格会提高。经过政府的解释,
特别是税负并不像企业预期的那样高,政府又分两次征收,大大缓解了企业的抵
触情绪,纷纷表示一定及时纳税,支持政府的福利改革计划。目前,暴利税已经
被英国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
英国政府开征暴利税的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工党一直认为私有化中国有
企业售价偏低,使少数人借机发财,牟取暴利,政府应该得到补偿。笔者认为,
暴利税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做法,实质上是对私有化过程中低价售出的国有资产再
重新收回一些资金。
虽然英国开征暴利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目前并没有引起其
他国家的效仿。这大概说明暴利税只是符合一个国家的特殊情况,而不具备普遍
适用的性质。 (zsb99010404050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