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韩入贸的经验和教训 日期:1999-05-05
【新税网北京05/05/99信息】 开放市场在外向型经济方面取得巨大成
就的莫过于日本。二次大战之后,日本在美国的经济战略中扮演了向美国等西方
国家生产和销售产品的角色,同时,由于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经济发展又
要依赖全球资源,这种基本因素使得日本确立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雏形。随着经
济的全面复苏与发展,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国内条件日益成熟,同时,国际社会要
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针对日本政府为鼓励企业增加出
口所采取的减免税和进口管制等措施,明显与关贸总协定的精神不符。在这种形
势下,日本内阁会议于1960年通过了“贸易与外汇自由化大纲”,并于当年
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及有关禁止贸易补偿金的国际宣言》。大纲规定:1、要迅
速提高日本进口自由化比率(企业可以自由进出口商品额占总进口额的比率)三
年内从40%提高到80%;2、改善外汇市场体系,实现外汇的自由化;3、
放宽对出口贸易管制礼对在海外设分公司的限制,等等。在此方针的指导下,日
本进口自由化比率迅速提高,1962年就达到了88%,远远超过了“大纲”
所预定的标准,到1965年更扩大到93.15%,达到了与西欧各国相等的
水平。日本在1964年加入了IMF第八条规定国,同年又加入了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但是,由此也制约了日本不得以国际收支不平衡或外汇
紧张为由进行进口管治。1967年日本内阁又通过了“资本自由化实施标准”,
至1971年基本取消了对外资的限制。贸易和资本的自由化,标志着日本基本
实现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格局。
韩国是在1967年加入的关贸总协定,但市场并没有大幅度开放,进口自
由化率从当年的60%反而下降到1977年的50%左右,主要是由于保护程
度加大。随着美国等国家对韩国开放市场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乌拉圭问会谈判
(CATT)和世贸组织(WTO)的成立对韩国经济压力的加大,使得韩国政
府不得不考虑加速市场开放的问题。对韩国来讲,WTO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市
场开放的压力大了,促使韩国政府必须通过降低欠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国内市场
的开放程度,尤其是韩国一直实施保护的农业、建筑、通讯及服务业等,面临全
面的开放;另一方面,WTO强调的取消出口补贴和政府采购也对韩国经济带来
一定的影响。 (ac990505004031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