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人储蓄少不是坏事 日期:1999-04-13
【新税网北京04/13/99信息】 个人投资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但美国近些年的个人银行储蓄大量减少,美国一些经济学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
“储蓄危机”的争论。
早在60和70年代,美国人的银行储蓄率年均为7.7%,80年代仍保持在7%
的水平上。进入90年代之后,虽然美国经济连年增长,许多美国人的收入大幅上
升,然而他们的个人储蓄率却几乎降到了零,1998年只有360亿美元。个人银行
储蓄的减少,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储蓄危机”,他们认为这说明人们在经济强
劲增长的情况下过于乐观,忽视了为将来作打算。
然而另一些美国经济学家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他们认为,银行储蓄只是美国
人投资形式的一种,只讲银行储蓄是一种狭义的看法。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美
国人把个人储蓄投向了股市和债市,以获取比银行储蓄要高得多的回报。据联邦
储备委员会最近公布的材料,过去10年中,在美国人银行储蓄减少的同时,美国
家庭持有的股票价值却增长了381%,去年达到10.77万亿美元,占美国家庭全
部资产的25%;房地产价值也增加了55%,达9.22万亿美元。此外,美国人在
个人退休金和养老金方面也有大量的投资。可见,美国人的银行储蓄大幅度减少,
主要是因为他们将钱投入了其它更有投资价值的领域,而并非把收入吃光花光。
这些经济学家还认为,个人银行储蓄的减少并不表明美国出现了“储蓄危机”,
因为包括个人、政府和企业在内的国民储蓄总额和国民投资总额仍在增加。在从
1989年至1998年的10年中,美国的国民储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6.
7%增加到大约17.4%,国民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8.6%增长到
18.9%,其中私人投资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5.2%上升到16.1%。
这些经济学家表示,认为个人银行储蓄减少意味着美国将依赖外国资本的意
见是不对的。尽管1998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上升到2.5%,
达2200亿美元,高于1989年的1.7%,但美国的资本帐户是盈余的。而且这一
逆差同8万多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整个经济活动相比,数额并不大。美洲银
行首席经济学家利维说,尽管美国人的银行储蓄率下降了,但美国经济发展的基
础依然牢固,美国经济将照常安全运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