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国金融危机两周年回顾与展望 日期:1999-07-02
【新税网北京07/02/99信息】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诸如“股市攀升”、
“汇率走强”和“外汇储备稳定”等标题不时出现在泰国各家报纸的版面上。泰
国政府经济和金融部门公布的数据也表明,泰国经济已度过最困难的时期,正逐
步走向复苏。
1997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由于倾注全部外汇储备阻击国际投机资金未果,
被迫宣布取消泰铢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代之以浮动汇率制,从而点燃了该
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线。
泰国是这场危机的重灾区。两年间,一任政府被迫辞职,四家商业银行被收
归国有,56家金融机构被关闭,大批企业倒闭,失业率大幅上升。1998年,国内
生产总值(GDP)更是下降了8%。
两年来,泰国政府为克服金融危机、使经济早日走上复苏之路采取了一系列
重大举措。在金融危机爆发初期,泰国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72亿美元贷款
后,遵照该组织开出的处方加强资本管理,提高利率,稳定汇率。1998年8月14
日政府又推出一揽子金融改革计划,发行3000亿铢国债,帮助商业银行增加资本
金,鼓励金融机构向私营企业贷款。当意识到紧缩政策带来了内需不振的副作用
后,泰国又于今年3月30日推出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其核心是增加预算赤字,
全面降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以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各部门正常运行。
目前,泰国金融和经济机构的运行已基本恢复正常。这场危机的引爆点——
泰铢币值稳定,今年以来一直在36-37铢兑换1美元的范围内浮动,并经受住了
包括欧元上市、俄罗斯和巴西金融风暴等冲击的考验。截止到今年6月18日,泰
国的外汇储备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达到310亿美元,外债则由1997年底的9
34亿美元降至822亿美元。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曾在去年6月跌破300点,
而今年以来,股指一路攀升,一举突破500点大关。
虽然泰国经济正在步出危机的阴影,但仍存在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
目前困扰泰国政府的主要问题有:银行不良债权比例居高不下,出口增长缓
慢,企业开工不足,失业队伍庞大,内需有待进一步推动等。此外,外部经济环
境的不确定性更加大了复苏和发展的难度。
泰国政府主要官员多次表示,泰国经济今年一定能取得1%的增长,明年的
增长率更会达到3%。然而,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泰国经济
刚刚走出谷底,要想彻底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弊病、使经济完全恢复到危机
前的水平仍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