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银行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日期:1999-06-30
【新税网北京06/30/99信息】 一年前的6月29日,正处于金融危机
之中的韩国宣布关闭5家严重亏损、拯救无望的银行,从而拉开了银行业结构调
整的序幕。经过一年的努力,韩国的银行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构调整初见成
效。
首先是打破了长期以来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银行决不会倒闭”的神话。在
过去一年里,韩国33家银行中,已有11家关闭。随着江原银行不久将合并进
朝兴银行,韩国的银行数将降至21家。全国各银行的支行及营业所从过去的近
6000家减少到了5000家。银行从业人员也由过去的11万多人减少到7
万多人。
其次是绝大多数银行已经摆脱赤字局面并开始盈利。据报道,今年上半年,
除了目前正在协商出售的第一银行和汉城银行外,其余商业银行的纯利润总计达
2.5万亿韩元(约1200韩元合1美元)。地方银行也都转亏为盈。而在去
年同期,商业银行的亏损总额达3.8万亿韩元。两相比较,银行业的收支情况
大为改善。此间媒介认为,这是银行业调整结构、降低成本的一个成果,也是韩
国经济复苏的一个迹象。经过调整,银行业“消除了过去的低效益,提高了健全
性和效益性”。
第三是银行的座次发生了巨大变化。韩国5大商业银行的排名由过去的朝兴、
商业、第一、韩一、汉城,变为现在的国民、韩光、住宅、外汇、哈那。人们在
评价银行的时候,已不再以其规模和地区性为依据,而是把健全性作为标准。韩
国政府在调整银行结构时把“恢复健全性”作为首要目标,对于未达到国际清算
银行规定的8%自有资金比例的银行,如被审定为恢复无望,则将之关闭;如被
审定为有望恢复,则主要通过合并和向海外出售的方法加以拯救。对自有资金比
例超过8%的银行,则采取引入外资、注入资本金和合并等措施加强其健全性。
银行业结构调整虽然已初见成效,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
包括注入公有资本金有时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银行合并后没有注意消除不同
企业文化和运作体系的矛盾而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转、外资大量进入银行业使一些
人产生了国家财富外流、市场被蚕食的忧虑。韩国银行业的结构调整目前仍在进
行之中。
经济专家们认为,今后的结构调整应该在事先预防亏损的同时,加强对亏损
银行管理者责任的事后追究,并制定明确的标准,根据亏损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措
施。大型银行则要树立“健全性和效益性”的形象,要把成本管理作为提高效益
的最重要手段,并制定向专业化银行发展的战略。针对金融综合化的趋势,专家
们还建议在银行业结构调整中注意引导银行推进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