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报刊称西方金融专家密切关注人民币走势 日期:1999-08-05
【新税网北京08/05/99信息】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近日发表的一
篇文章说,世界上资金实力最雄厚的百家大企业又重新把亚洲作为它们主要的投
资地。但是,此间金融专家指出,与上述现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亚洲金融危
机中较少受到冲击,并为缓解这场危机和稳定亚洲经济作出过较大贡献的中国正
经受着经济增长减缓、外来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和通货紧缩现象加剧等问题的困
扰,人民币正经受着大的压力。中国何时下调汇率则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
英国《金融时报》在援引不久前在中国参加经济研讨会的世界银行一位高级
官员的话说,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人民币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
金融专家们特别指出:自1997年10月以来中国的物价已连续21个月
下跌。这主要是由疲软的需求和较长时间以来商品供过于求造成的。但同时还与
驱动消费的外部因素的急剧变化密切相关。
这些专家分析认为,随着中国包括住房、医疗保健、养老保险和教育等关系
到全民福利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对众多国有企业的转轨力度的加大,广大中国
老百性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即把原来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国家的那部
分消费,纳入自行长远规划的方向转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
的进步。
但也有经济专家认为,在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健全、改革力度加大的情况
下,中国正在出现的通货紧缩现象对经济发展的冲击不亚于通货膨胀。关于人民
币不贬值的许诺已使出口行业和仰赖于外国直接投资的企业在与东南亚国家的市
场竞争中丧失了优势。自1997年以来包括韩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的货币的
大幅贬值,对中国的出口业构成了巨大压力。
另有专家指出,人民币汇率长期保持不变还间接加剧了中国国内通货紧缩现
象。因为人民币的相对坚挺客观上起到了鼓励进口的作用,它往往使一些进口商
品的价格低于国内的同类商品。而廉价的外国商品的大量流入中国迫使中国厂商
不得不以降低价格参与竞争,它不仅大大影响了企业效益,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中
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因此,设法刺激消费以驱动经济的增长已成为中国经济决
策者的当务之急。
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认为,与种种刺激经济的措施相比,风险最小,见效最
快的可能莫过于下调货币汇率了。另有专家说,一旦中国下调人民币汇率,它是
否会对正在复苏中的亚洲经济造成冲击,值得关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