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日期:1999-07-30
【新税网北京07/30/99信息】 今年以来,俄罗斯经济逐步走出去年夏
天灾难性经济、金融危机的阴影,出现好转迹象。
主要经济指标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一)宏观经济有所稳定。今
年来工业产值逐月微升,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2%,与俄独立以来的最
好时期--1997年大体持平。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长2%。
(二)金融形势逐渐改善。外汇储备基本维持在120亿美元左右,卢布汇率保
持相对稳定,股市行情开始转好,主要股票价格已有所上扬。(三)通膨保持在
可控范围内。上半年通膨率为24.5%,虽同比高于去年,但基本遏制了物价
大幅上涨,第二季度物价涨幅甚至回落。(四)国库收入显著增加。年初以来,
税收征缴率不断提高,从历年不足一半上升到6月份超过80%,当月共有10
亿美元入库,创近几年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外贸顺差年初以来连续增加,每月
达30亿美元,预计全年可达250亿美元。预算收入增多使政府在清偿工资、
退休金和军饷拖欠方面取得进展。
俄经济的好转势头是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卢布贬值的正面
效应逐渐显现。去年夏天卢布剧贬约75%,在激励了出口的同时,对占俄消费
品市场近半的进口造成沉重打击,使长期被大量国外商品窒息的国内工业获得商
机,进口替代工业迅速发展,轻工、食品部门重新夺占国内部分市场,成为主要
经济增长点。第二,上届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有利于启动经济增长。普里马科夫
政府大幅调整自由化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特别是对烟酒等主要高利行
业实行国家垄断,以充盈国库。着手打击经济犯罪,制止金融寡头借私有化侵吞
国有财产,通过新的所得税法和财产税法抑制豪富。这些扩大税基、提高税收征
缴率的措施使税收状况明显改善。普政府致力将国内资金从金融领域引向生产部
门,减轻企业税赋,加大国家对企业的扶持,促进民族工业开始复苏。斯捷帕申
政府基本沿袭了普政府的上述方针,有利于经济好转。第三,政治斗争对经济的
负面影响有所减弱。杜马弹劾叶利钦失利,政府更迭相对平稳,叶当局与俄共等
主要反对派争斗的烈度较往年下降。特别是杜马一改去年对基里延科政府的坚决
抵制立场,基本按政府要求通过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法规,政治斗争对经济的干扰
减缓。最后,国际经济环境转暖对俄经济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球性经济衰退
得以避免,亚洲受金融危机打击最重的国家相继出现复苏,俄经济所受外界压力
减轻。尤其是国际油价大幅回升,使以石油出口为主要创汇来源的俄外贸窘况出
现转机。
但是,俄总体经济形势仍然十分虚弱,根本扭转经济颓势还面临诸多不利因
素。(一)国民经济缺乏投资驱动。俄投资环境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国内投资仍
在下降,外商对俄经济信心仍不足,在去年金融危机中撤走的外资尚无返回迹象。
俄失业率居高不下(高达14%),居民收入仍在减少,这大大限制了国内市场
容量和国民消费水平。此外,俄经改中的一系列深层矛盾还远未得到克服,这使
俄经济的好转还不具备坚实基础。(二)经济不堪外债重负。俄外债总额达15
00亿美元,占及国内生产总值的1/3,现已进入还债高峰期,年还本付息额
高达170多亿美元,接近全年预算收入。虽可仰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拆东
补西,或求得西方债权人同意部分延期还债,但每年偿还大部分外债还得由捉襟
见肘的国库“出血”,这是俄恢复经济的长期制约因素。(三)大选对俄经济的
干扰将逐渐加大。叶利钦下令政府要确保“民主”阵营赢得今明两年的杜马和总
统大选,地方领导人为保全既得利益,纷纷组建政党或运动进军杜马,俄中央与
地方都开始聚焦大选,经济工作势将受到新一轮冲击。
俄经济出现的积极趋势还很不稳定,目前的好转苗头能维持多久还难说,而
彻底克服长期的社会经济危机更非易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