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视全美“最酷”的高科技公司 日期:1999-07-23
【新税网北京07/23/99信息】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会出动大批人
员在全国搜寻“最酷”的12家公司———它们的老板从事着当今“最酷”的行业,
想到了“最酷”的发财点子,最重要的是赢得了全美“最酷”的投资者的支持。
“酷”是英文Cool的汉语音译,原意是冷的意思。从六十年代开始,这个词
逐渐成为美国青少年的流行语,其含义也从专指一种冷峻的、前卫的行为演变成
赞美各种人和事物。
评选者认为,“最酷”的公司并不一定赚钱,但它们一定是最具发财潜力的
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入选的12家公司,无一例外都围绕网络做生意。
没有人知道今年这12家“最酷”的公司中,谁将成长为明年的企业巨人。这
些公司的总裁今天还名不见经传,但明天也许就会成为新的比尔·盖茨。可能这
也是他们“酷”的原因之一吧!
在商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的今天,传统产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只有那些“为
天下先”的事业,才有可能创造象微软那样的商业奇迹。
在电脑应用市场中,建筑业往往不被看好,但毕康(BIDCOM)公司却已经
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利润,因为他们想出了够“酷”的点子———他们调查发现,
在建筑工地上,工程蓝图、进度报告、采购定单等等通常都掌握在各部门的主管
手里,而主管之间也不常通气,这样往往会贻误工期。于是,他们找到自己的生
财之道———将工程有关的各种数据制成图表,发布在因特网上,同时给有关人
员提供相应的网络浏览器,使他们可以很方便地调阅这些资料,然后每月按调阅
这些资料的人次数来收费。
应该说,这个设想很酷。要知道在美国不少建筑工地上,戴着安全帽的工程
人员每人都揣着一部掌上电脑。
另一家叫做“第三种声音”的公司,开发了一种叫作“第三种声音”的软件。
任何一位下载了这个软件的因特网用户,当他访问某个最热门站点时,只要轻击
“第三种声音”的图标,屏幕上就会出现一系列“<”标志。轻点其中之一,他
就可以看到访问这一站点的别的用户发表的意见。“我们的目的就是把阅读同一
站点的用户联系到一起,他们一直在访问相同的站点,彼此却互不了解”———
“第三种声音”第一次给这些人提供了沟通的渠道,也够“酷”的。
“酷技术”挑战强手
高新技术不仅是获取利润的最高手段,对于许多“酷公司”来说,更是挑战
大公司一统天下的致胜武器。
传统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在对芯片进行测试时,难免发生一些“变形”,
只能精确到0.25微米。用它来测试今天的芯片,就像用精度为1里的尺子去测量1
英寸的距离,因此无法找出芯片设计的问题所在。
频率技术公司是靠新技术起家的。公司开发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以
独特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软件的设计模式,大大提高了软件对芯片进行测试
的精度,该项技术目前已经开始赚大钱了。
6年前,当时还在斯坦福大学读书的拉瑞·奥古斯汀开发了一种叫作“LINUX”
的操作系统,并把它安装在PC机上推销。6年过去了,他那些投身大公司的同学早
已成为亿万富翁,奥古斯汀却仍藉藉无名,但他仍坚信自己的“LINUX”具有技术
优势。
生活终究是公平的:从1996年到1997年,“LINUX”的市场份额从7%上升到
17%,销售额每个季度翻一番。越来越多的人宁愿用LINUX而不用微软的视窗系
列产品,连IBM这样的大公司也开始购买LINUX操作系统。
“酷服务”以人为本
电子商业竞争日渐激烈,“家庭杂货店”公司能够入寻最酷”的公司,靠的
是他们称得上很“酷”的服务。他们公司的送货员在送货的同时还必须收集消费
者的反馈,送发业务卡,派送免费小食品,并记得换鞋以免弄脏顾客家的地毯。
这家公司的总裁托利·德雷顿认为:线下服务是线上服务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是吗?决定虚拟公司发展前途的,正是发生在顾客厨房和公司派送环节的一切。
尽管“电子商店”要成气候恐怕还需假以时日,但创建可亲的形象,满足顾客最
细微的需要,与他们建立牢固的联系,将是这类最初将人与人隔绝开的商店最终
要解决的问题。
有专家说,“最酷”的公司在不遗余力地开发新技术的同时,已经走上从科
技到人的回归之路,对人的关怀才是终极关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