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金融危机,且慢喝彩 日期:1999-07-16
【新税网北京07/16/99信息】 如果亚洲的经济回升像乐观派所声称的
那样强有力,那么金大中为什么如此担忧?这位韩国总统实现了该地区最大规模
的金融改革和摆脱1998年经济衰退的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回升。韩国经济预计今
年将增长6%。但是,汉城的圈内人士传说,金大中派出了一个专门小组,以阻止
韩国最大的5个财团之一的崩溃。与这位总统的核心圈子有联系的一位经济学家勾
勒出了一幅噩梦般的前景:金的改革很可能将迫使韩国第一银行被卖给外国买主,
这些外国买主将要求检查有关包括大宇公司在内的主要客户的帐簿。如果投资者
要求解散大宇公司的全球帝国来偿还其500亿美元的债务,则韩国经济的这一支
柱的崩溃可能会引起新一轮地区动荡。
不要以为亚洲已经摆脱困境。其经济回升不稳,改革困难重重。诚然,受危
机影响最大的各国下场与日本不同。日本经济停滞不前有将近10年,今年年初才
显示出使人感到意外的、大概是短暂的能量发挥。对在日本打了水漂的那种巨额
的政府支出,韩国和马来西亚作出了反应。在陷入危机的所有国家,经济增长都
超过了预期,但一些方面的数字仍然微弱。更糟糕的是,经济回升是否将为一度
推动亚洲奇迹的那种工业扩展奠定一个新的基础,对此是没有保障的。香港施罗
德证券公司地区经济师德赛说:“1999年的经济增长将是以2000年为代价的。明
年,这一回升的势头将会耗尽。”
危险是真实的。虽然亚洲市场上扬,而且货币稳定,但是一些经济学家警告
说,过早的乐观有窒息一种努力之虞,这种努力就是打破政治家、银行和工商业
者之间的三角关系。亚洲堆积如山的不良债务和失误的投资正是这三方沆瀣一气
所致。华盛顿的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马恩警告说:“经济复苏并不是改
革。有出现双位数字下跌的可能。”
大多数亚洲人都认为不存在发生一场新危机的危险,因而对这种危险不屑一
顾。的确,在韩国和泰国,改革者被推上了台,而在印尼,苏哈托则被赶下台。
但是,印尼的政局模糊不清,而马来西亚仍由马哈蒂尔统治。他敌视并反对采取
自由市场办法来解决亚洲的麻烦。改革并没有触动重要的政客和工商业者;唯有
银行——旧的权力三角的最薄弱的一根支柱——受到影响。例如在泰国,政府关
闭或没收了该国2/3的金融机构,没收或强迫卖掉了其15家主要商业银行当中的
大多数。
在左右亚洲各国经济的、由家族经营的财团当中,没有变化的迹象。如果改
革,则将意味着它们的庞大帝国和将其债台高筑的企业向外国买主开放。在韩国,
这并没有发生。5大财团虽然在公开场合迎合金总统关于减少开支和摆脱政府贷款
的要求,但是在私下,它们却有另外的想法。从1997年3月起,它们悄悄地扩大了
自己在非银行金融机构中所占的份额,从22.5%增加到34.7%,从而获得了批
评者所说的一个“私人钱包”,以便为实现其野心提供资金。韩国经济情报咨询
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金大中是对财团占了上风的第一位总统,他使这些家伙
落荒而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财团输掉这场战争。它们在守卫阵地方面是老谋
深算的。”
如果出现一场新的危机,它将与上一次危机不同。外国投资者的角色变了。
虽然抢购便宜货的人们一直在购买亚洲的工厂和工商企业,但这是稳定的长期投
资,而不是像在1997年7月泰国崩溃后逃离亚洲的那种投资于证券和短期美元贷款
的“游资”。从香港到马来西亚和印尼,股市上扬的主要推动力是来自当地的投
资者,而不是外来者。与此同时,外国银行继续减少与亚洲的总的接触。在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所赞助的改革当中,最成功的一项就是,除马来西亚,所有陷入危
机的国家现在都有了新的监管机构,以提防来自外国人的短期游资。
迄今,经济复苏并没有导致对“亚洲模式”的彻底改造。该地区有可能最终
孕育出一个部分地和参差不齐地西化了的混血儿。遭受危机打击最重的工商企业
——从银行到奢侈消费品生产厂家——最有可能欢迎外国所有者和董事会董事、
由职业管理者组成的管理部门、现代会计标准,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要求的
其它改革。政界一贯插手工商业和金融业的国家向着现代模式迈进的可能性最小。
政府频繁更迭的民主制国家泰国可能会比较欢迎变革。马恩预言:“从现在起5
年后,韩国的面貌将与今天十分相似。泰国的面貌将会与美国最为相像。因为泰
国的政府和工商业将截然分开,其实业家阶层将最具进取精神。印尼可能会介于
两者之间。”当然,这要假设经济的回升不会把改革冲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