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亚洲经济需要“双引擎” 日期:1999-07-13
【新税网北京07/13/99信息】 亚洲经济在进入复苏轨道之后,如何才
能再度腾飞?不少人仍习惯于把希望寄托在出口方面。但是,国际经济发展的现
实表明,单纯依赖出口已很难再创“亚洲奇迹”,扩大内需对振兴亚洲经济十分
必要。
诚然,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10多年里,亚洲曾依靠出口创造了发展奇迹,
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那时候,一些亚洲国家每年的出口增长速度高
达20%至30%。有人曾形象地把出口比作亚洲经济腾飞的“引擎”。
可是近年来国际市场疲软、地区贸易不景气的现实说明,亚洲仅靠出口这个
“引擎”还不够,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另一个“引擎”--扩大内需。
实际上,亚洲经济依赖出口的弊病早已显现。1996年,国际电子产品市
场出现周期性萎缩,电子产品占很大出口份额的亚洲受到巨大冲击。亚洲当年的
出口增长速度从前两年的20%以上下滑到了4.3%,经济增长速度也随之从
1995年的8.2%下跌到7.5%。接着,受出口滑坡和金融危机的冲击,
1997年和1998年亚洲经济的增速分别下降到了6.1%和4%。
最近国际电子产品市场开始复苏,亚洲的出口也出现了某些转机。但亚洲出
口很难恢复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今后一个时期内,亚洲出口增长速度大约能同
世界贸易发展的速度持平。在市场需求正常的年份,出口增长率可维持在5%至
10%左右,在需求疲软的年份则更低。
亚洲出口难以恢复高速增长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如今高新技术的发展缩短
了新产品开发、生产的周期,当年亚洲利用进口技术与廉价劳力相结合所发挥的
出口竞争优势已不复存在;二是世界范围内产品普遍供过于求,今后几年世界贸
易不会十分兴旺;三是亚洲出口正面临其它地区新兴市场的挑战,例如,墨西哥
的出口在过去10多年里增长了三倍。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亚洲已难以独占鳌
头。
因此,亚洲经济要再度腾飞,必须开辟国内市场,扩大和刺激内需。
扩大内需可否实现经济全面复苏?亚洲国家半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从去年末开始,一些亚洲国家在出口依然不景气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
需的措施,包括增加政府预算赤字、扩大基建规模、鼓励国民消费等。这些措施
已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今年上半年,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的经济扭转了
去年的衰退局面,恢复了增长。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经济也在止跌回升。
当然,扩大内需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出口。不过,亚洲国家也急需调整出口产
品的结构。在一些东南亚国家,电子产品占出口总份额30%到50%的结构如
不加以调整,今后仍难摆脱市场变化的牵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也指出,亚洲国家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在把眼光放在
国外市场的同时,更需重视国内市场的开发。总之,亚洲经济今后的发展需要“
双引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