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总干事人选看WTO危机 日期:1999-07-09
【新税网北京07/09/99信息】 鲁杰罗4月30日去职已有两个多月,但新
的世贸组织总干事人选至今悬而未决。来自新西兰的迈克·穆尔得到了其主要贸
易伙伴美国、拉美和部分西欧国家的支持,而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日本则支持
来自泰国的素帕差。
鲁杰罗在离职演讲中强调,“WTO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达成协议的全体
一致原则。在人选问题上,也没有理由达不成全体同意。”
可以说,任命未获通过的直接原因正是恪守全体一致同意原则的结果。素帕
差近日曾提议投票表决,却遭到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对。理由在于全体一致原
则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果,是成员国政府谈判并被各国会议批准的,不能轻易
改变。并且,如果投票表决,反对最终获胜候选人的国家会给其工作带来负面影
响。
打开WTO的网页,10条误解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认为WTO不民主。反驳者则
认为,全体一致原则比多数原则更加民主。在WTO,每个国家拥有相等的讨价还
价权是不可能的,但全体一致原则保证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声音。每个不同意
的国家在加入一项协议前,往往是因为有所补偿才被说服,所以,全体一致更趋
公平和民主。
6月30日,素帕差声称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打破僵局,在全体成员国达成一致
的情况下,他将接受分享领导权的安排。新西兰方面也表示该项建议值得考虑。
也就是说,问题最终仍需在全体一致原则下达成妥协。
有关总干事人选的争执发生之初,曾被西方媒体称为WTO空前的危机。但事
实证明在总干事缺席的情况下,该组织仍能运转。事实上,WTO自1995年诞生以
来就是一直在争吵和谈判中走过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场争执就可一般视之。
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国际贸易的竞争不仅在货物、服务领域,更在游戏规则
的制定上。正因为如此,总干事人选才会如此难产。该组织135个成员国中,有3
/4来自发展中国家,却只占全部贸易额的26%。而且其所占的份额也呈下降趋势。
所以,在说话的权力上形成了不平衡局面。
130多个成员国不仅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而且它们在劳动、服务和环
境标准方面也有着深刻的差别。各国政策侧重点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WT
O就仍应坚持全体一致同意原则,WTO的制度框架和规则调整同样也要遵循该原
则,把各个方面的意见都考虑进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