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财税专家建议中国把改革焦点转到金融财税领域(上) 日期:1999-09-15
【新税网北京09/15/99信息】 美国克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所长、联合
国财税专家、中国税务改革项目顾问顾衍时教授,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
说,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都集中在国有企业。但是,眼下中国
经济改革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在国有企业,而且在相关的金融、财税、
社会保障等领域。他因此建议中国政府将近期经济改革的焦点由国有企业转移到
金融、财税等领域。
财税、金融领域存在着“制度不公”
顾教授认为,中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存在着不公,比如国有企业不管盈利还是
亏本,都得要交营业税、增值税等税赋,国有企业逃税的可能性极小。而私营企
业偷税、漏税的情况非常普遍。他因此而为国有企业鸣不平,说现在许多人只从
单纯的盈亏来衡量国有企业,而没有考虑到有些国有企业是在老老实实纳税后而
出现亏损的,而一些私营企业是在偷税、漏税后才盈利的。他建议用公平的税收
政策、法令,以及严格的税务稽查行动来规范所有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经济活
动。他说,为了保证税收政策和法令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宁可把税率定得低一
点,但是,绝对不能容忍普遍严重的偷税漏税的现象继续下去。
顾教授同时认为,中国的银行现行的贷款政策对私营企业不公正。他说,每
当遇到经济困难时,由国家控制的银行首先收紧乃至停止对私营企业的贷款,以
保证把有限的资金分配给国有企业。这种厚此薄彼的政策限制了私营企业的发展,
而一些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则由于继续得到银行“慷慨”的贷款苟延残喘。他因
此亦为私营企业鸣不平,说这种歧视性的贷款政策若不改变,中国金融领域的改
革成效将受到严重影响。
顾教授说,没有财税、金融领域的彻底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很难获得成
功的。中国近期的改革措施可以从“公平纳税”和“贷款公正”入手,在完全公
平的市场机制下,让国有企业同私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金融领域混乱导致“低成长效应”
顾教授认为,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放慢,究其原因,有亚洲金融危机等带
来的不利影响,但是,中国金融领域落后亦造成“低成长效应”。他举例说,去
年中国政府发行了大量公债,期望以增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率。按照西方的“
乘数效应”,这么大规模的投入应该扩充一大批私营企业,可以实现原定的去年
经济增长8%的目标。可是,实际结果却并不如人意。例如,由于金融业改革滞
后,中国的房改至今尚未全面启动,导致原来估计的由房改拉动1.6个百分点
的经济增长率也没有出现。房改本来可以带动的建筑业、装修业、家具业等相关
行业的“高成长效应”也没有出现。原因何在?就在于金融、财税体制不完善,
如金融领域里的“贷款不公”、财税领域里的“税务不公”等因素,使得中国的
高投入没有办法发挥出西方那样的“高成长乘数效应”。
美国近两年刺激内需效益比较好,其经济增长率基本上没有因为亚洲金融危
机而出现下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金融领域的制度比较健全,在低利率
的政策下,其贷款发放给效益最好的企业和信用好的消费者,加上优惠的税收政
策,使得美国经济稳步成长。
中国的银行也应当逐步清理呆账
顾教授理解中国的银行由于受亏损国有企业巨额呆账的拖累而积重难返。但
他认为国有企业的呆账可逐步清理。他举例说,美国前几年也出现过房地产普遍
不景气,部分企业财务困难的局面。美国银行逐渐清理呆账的做法是,暂时先免
除这类企业的利息负担,甚至冲销部分贷款本金。就中国实际情况而言,国有企
业大都是大企业小社会,对它们欠下的呆账,中国的银行也可以借鉴和参考美国
银行的做法。例如,免除其利息负担,冲销部分贷款本金。否则,若过快地清理
呆账,必然造成短时间内大型企业同时倒闭,大批职工同时失业,一些家庭将因
此而瘫痪,有的银行本身有可能因此而破产,一些地方可能出现不稳。而安定是
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提,由于国有企业改革过快而动摇社会安定的方案和措施是万
万不可取的。
顾教授建议,中国的税收政策在强调不准偷税和漏税的同时,也应当给企业
和个人免除一点税赋。例如,凡是企业为培训员工素质而花的钱,可以部分冲抵
其营业税和增值税;雇员为提高己技能自费进培训班或上电大等所花的钱,可以
部分冲抵其应交纳的所得税。这样特别有助于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和顺利转轨,因
为国有企业要摆脱困境和顺利转轨,所缺乏的就是资金和人才。
但是顾教授认为,中国的银行在同地方政府脱钩后,再不能为亏损企业无限
制地继续输血,而应当重组资产,把资金贷款到效益最好的行业和企业。在目前
中国经济由于内需不振而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的一个机遇
是:向私人购房者提供贷款。他说,在美国,银行向信用好的客户提供的购房款
额,高达成交额的80%甚至90%。在中国至少可以达到60%,因为房地产
业的正常利润很难超过20%,房地产本身的价值远远超过成交额的60%。由
此可见,即使购房者破产用房地产抵押,银行是不会吃亏的。
顾衍时说,现在中国的银行在对信用好的客户提供购房和购车贷款时十分苛
刻,导致其贷款范围仅限于大款。这有可能导致中国的金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
击。他说,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正在中国境内做市场调查,准备从美国放松银根,
让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向信用好的中国客户提供类似贷款,其贷款条件将宽松得
多。这一趋势在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有可能形成巨大的浪潮。中国金融业如
果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无法同国外的同行竞争,其处境将非常危险。这股
浪潮对中国的冲击力将超过以往的任何其他冲击力。(未完待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