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富拉大谁之过 日期:1999-10-09
【新税网北京10/09/99信息】 世界经济总体上是朝着趋同的方向还是
朝着差距扩大的方向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经验研究中,都是一个争论不休
的问题。有学者指出:在大量的实证分析中,“趋同”和“差距扩大”“两种理
论都不乏支持性的论据。”而最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人文发展报告
》则明确地指出了差距扩大的原因——全球化,并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中国学者的
认同。
实际上,世界银行早在几年前的年度报告中就指出了这种各国经济增长的“
离散趋势”。但这种结论至少会引出两个问题:战后穷国和富国差距拉大究竟是
一种以统计为准的客观现象,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还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
趋势”?差距拉大到底应归罪于全球化,还是别的什么?
如果说差距拉大是一种“客观趋势”,那么富国与穷国的未来便具有了一种
宿命色彩:只要游戏规则不根本更改,富国注定更富,穷国注定更穷。既然如此,
该怎么办?答案无非是两个:由于贫富差距过分拉大从根本上违反人性,这种“
客观趋势”必然导致全球范围财产再分配的要求,即要求一场革命,至少要求从
根本上改变目前基本上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游戏规则(尽管也含有大国霸
权因素),这意味着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应当改写;或者,由于
富国那些通过因特网而有着“联系广泛的人比没有联系的穷人占有压倒性优势,
后者的声音和关心的问题被排除在全球谈论的话题以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
999年《人文发展报告》),所以,后者组织起来要求强大的富人根本改变游
戏规则,无异于与虎谋皮,这意味着穷国将万劫不复,成为“无可救药的国家”
(部分学者语)。因此,“客观趋势”论会导致过分激进和过分消极两个极端的
结论。
再说穷国越来越穷到底是不是因为全球化?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认为有
必要改写全球化的规则,使这些规则为人而不是为利润服务;不受约束的市场经
济使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结果是那些从这个体系中得到好处的与那些“只是被
动接受它的影响”的人之间“怪异而危险的两极分化”。
但报告同时指出,从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从全球化中获益,它们利用了
经济和技术的机会;另一方面,许多国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报告还列出了两组
国家的名单。我们的一些学者也列出了迅速发展和没有发展的两组发展中国家的
名单。
但问题是,为什么本来都是落后的国家会在后来的发展上出现这种差别?从
名单中人们可以看到,恰恰是那些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实行改革开放的国家获
得了相当的益处,也正是那些拒绝参与全球化进程(其具体表现是没有实行改革
开放)的国家,那些“只是被动接受它(全球化)的影响”国家,或那些虽试图
参与全球化,但由于策略、操作等方面的失误而使改革开放严重受挫的国家,没
有得到好处。因此,穷国更穷的根本原因与其说是全球化本身,不如说是对全球
化的拒绝或参与全球化中出现的重大失误。
此外,人们不能设想,如果压根就没有全球化这回事,或全球化与穷国完全
无涉,穷国会自然地得到迅速发展,从而缩小与富国之间的差距。相反,倒是有
可能使差距更大。
当然,全球化过程中的确存在着不少不平等现象,但这并非全球化本身的问
题,而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各国对全球化的反作用不同而造成的问题,即:富国
首先利用了全球化这一客观趋势,并在适合其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对有利
于自己的游戏规则。有学者以“不平等地位”、“不对称选手”、不平等规则”
和“不平衡发展”指出了这一点。但穷国若想改变自己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利地
位,除了努力剔除现行规则中的不公平因素外,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将自身的制
度建设适合于全球化的问题。
总之,承认全球化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搞好自身的改革
开放来迎接机遇和挑战,是一种把握自己命运的积极的态度;相反,一味怨天尤
人,或不切实际地试图根本改变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只可能被开除球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