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总量减少11% 日期:1999-09-28
【新税网北京09/28/99信息】 尽管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亚
太地区吸收跨国直接投资总量仍呈恢复性增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
)今天出版的《’99世界投资报告》,本地区1998年FDI流入总量为850亿美元,
比上年减少11%。1997年亚太地区吸收FDI总量仅次于创记录水平,比1996年增
加30亿美元。
同往年一样,中国FDI的吸收情况极大地影响了亚洲FDI的吸收总量。据最新
的修正数据,1998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约为455亿美元,在去年的基
础上增加10亿美元。中国不仅占本地区吸收FDI总量的一半以上,且成为世界上
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投资接受国。
在亚洲其他国家对华投资减少的同时,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却增长了21%。面
对诸多不利因素,中国政府加大了吸收FDI的力度,如重新修订《外商直接投资
指导目录》,实施一系列鼓励措施等。亚太地区吸收FDI总量今年是否继续下滑
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中国吸收FDI是否有能力继续保持相当规模,以及本地区主
要经济体对中国的投资是否能实现恢复性增长。
联合国贸发会议特别指出,韩国吸收FDI总量达51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比90年代前半期的年平均水平增长4倍,在1997年的基础上增加23亿美元。韩国
已由90年代初的FDI净输出国转变为净接受国。
1998年韩国的对外投资比上年增长7%,达48亿美元,现有海外经营机构和
正在实施的海外投资项目大量的资金筹措是韩国对外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
但总体看,1998年本地区对外投资比上年减少24%,达360亿美元。UNCT
AD指出,在过去10年间,由海外中国人经营的跨国公司和韩国的大企业集团是
本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前者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严重损失。如最大的500家
海外中国公司(见最大的500家国际性中国公司排行榜,《亚洲周刊》1998年1
1月)去年资产市面价值降低了近一半。
1998年东南亚地区吸收FDI的情况参差不齐,金融危机对一些国家产生了严
重的影响。马来西亚FDI的吸收总量下降了27%,新加坡下降则达26%。受金融
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印尼1998年FDI净流出3.56亿美元,而1997年吸收47亿美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趋高涨的跨国并购浪潮使泰国的FDI在1997年的基础
上增加30多亿美元,达70亿美元。菲律宾的FDI吸收总量也创历史最高水平。
UNCTAD指出,南亚在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领域还有相当大的潜力有待发挥。
1998年,孟加拉国吸收FDI增长较快,特别是在能源领域。而与此同时,1998年
印度的FDI吸收总量却减少近10亿美元,达23亿美元。
1998年石油价格的低迷影响了西亚地区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本地区1998
年FDI的吸收总量与1997年基本持平,达46亿美元。《’99世界投资报告》的评
述认为,科威特、阿曼、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也门扩大石油和天然气生
产能力的计划及科威特和伊朗向外国投资者开放石油领域的举措将进一步促进西
亚地区FDI的增长。
1998年,中亚地区的FDI并没有保持1997年的增长势头,滞留在30亿美元的
水平上。对石油业的高度依赖同样使本地区FDI的进入受到影响。亚洲和俄罗斯联
邦的危机将使本地区吸收FDI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99世界投资报告》对1998年太平洋发展中岛国FDI的吸收情况也做了评
述。本地区1998年FDI的吸收总量由1997年的1.46亿美元增加到1.75亿美元。
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是主要投资国,一些欧洲和美国的跨国公司也发挥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斐济占本地区吸收FDI总量的一半以上,达9100万美元,其次是
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瓦努阿图,分别为3000万美元和2800万美元。 |
|
|
|
|